乡镇之窗 | 德宏陇川:藏在记忆褶皱里的乡愁——薅秧


每次穿过陇川县城子镇的田野,连片绿意盎然映入眼帘,我总会想起那些弯腰在田间劳作的身影,念起那份淳朴而深厚的乡土情感。而“薅秧”一词总会第一时间跳出来,像一把钥匙,轻轻打开记忆的闸门,三十多年前的光景扑面而来。



图片



农村孩子的暑假,“薅”事不断,薅红薯地、薅甘蔗地、薅玉米地、薅秧田等。薅秧是乡村特有的农事活动,仿佛专为农村孩子量身定制,不放假的时候它不长,一放假它就疯狂地长。每当夏至来临,稻田里的秧苗便长得特别快,这时需要农人下田去薅一下杂草、撒一点肥料,让秧苗更好更快地生长。它不仅仅是一项简单的劳作,更是乡村生活的一部分,承载着季节的更迭与生命的律动。



图片



清晨,当禾苗上的露珠还未散去,农人们便开始了一天的劳作。他们披着用塑料布或者化肥口袋裁成的雨衣,戴着草帽和袖套,挽着裤脚,弯腰在田间忙碌着。他们时而向前抓一把水草,向左提一株莎草,向右拔一株节节草,而后,转过身把这些杂草裹成团,一脚踩到泥土里面。这种劳作虽然辛苦,但农人们却乐在其中,因为他们知道,这不仅是为了秋天的丰收,也是为了能在交粮本上让“余粮”另起一行的那份自豪,更是源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坚守。



图片



于我而言,薅秧不仅是一项农事活动,更是我童年记忆中最难忘的部分。暑假的每个清晨,父亲那如洪钟般的声音如闹钟般准时响起。那时的我,虽不甘心被虫子蜇咬,但一想到寻找水鸟蛋的乐趣,还是选择跟着父母一起下田。我一边模仿着他们薅秧的动作,一边搜寻着那窝藏在不远处的水鸟蛋,也就是在那时我懂得了稗草与水稻的区别,这也让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与种粮人交流有了共同的话题。



图片



薅完几垄后,农田相邻的两家人站在田埂上谈着农时农事以及趣闻轶事,调皮的孩子却四处乱窜地寻找着水鸟蛋,欢声笑语在田间回荡。抬眼望去,那些关于生活的琐事、关于未来的憧憬,都在这一刻变得如此真实而生动,如同稻田里的秧苗一样,在记忆中生根发芽,成为我心中宝贵的乡愁记忆。



图片



如今,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薅秧已成为传统农耕时代的记忆。但它承载着六零、七零、八零年代人无尽的乡愁与情感。每当忆起,心中总会涌起一股暖流,让我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更加怀念那段穿梭在农村的时光。



图片



当下,我们有幸见证祖国的强大与辉煌,但也深知生活的艰辛与不易。让我们将这份乡愁化作前行的力量,无论身处何地,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在人生的道路上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