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川时讯•文化周刊】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辑)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专辑)




01
 

写   在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作者:亦青



1931年的秋天是深灰色的

风烟乱

豺狼的涎水

在东北大地流淌

天空被黑烟吞没

邪恶的子弹叫嚣

土地伤口的痛 谁懂?

止不住的血染红了古老的砖瓦

孩子丢失了蝴蝶风筝和城堡

敌机咬碎栅栏和村边的小河

无尽的泪

在寒夜冰凉



有人居心不良

对豺狼打开大门

想咬死正直的人

“攘外必先安内”

军队成为陶罐

强盗的铁蹄横行

朴实的人们没了家乡



有血气的中国人站了出来

马占山 赵尚志 赵登禹

赵一曼 吉鸿昌……

冰雪里与敌人殊死较量

皑皑白雪映照战士的脊梁

黑土地将他们的身躯哭泣着收藏

共产党人用血的臂膀

誓要敲碎豺狼的牙齿



南京的天空黑了

南京的水成了死水

妖魔在家园游荡

张开无数口大锅

老百姓成为待宰的牛羊

孩子的哭声唤不来母亲

母亲的耳膜已经停止振动

三十多万灵魂的殇

人间竟变成黑白的墓场



池步洲和白宾英子在樱花树下

许下白头的誓言

善良的爱人一世风雨相随

终于,

东京街上的木屐声凌乱

看不见阳光的房梁和窗

被正义的炮火炸断

军国主义者的丧钟在海上和陆地回响



善良的人怎能永远沦为羔羊

一个个沸腾的胸膛举起武器

黄河咆哮着醒来

从北山黑水到琼崖海南

从冰雪苏联到缅甸南荒

每一块石头的怒火满腔

不愿被法西斯奴役的人们

在正义旗帜的指引下

将罪恶埋葬



硝烟远去的80年

绿色的芽向大地深深鞠躬

热爱和平吧

珍爱洁净的天空和溪水,做一个善良的人

温暖的人

正义的力量永远飘扬天空的信仰

黑暗的历史深刻进心房

迎着光,永向前方……


02
 


抗战诗五首(新韵)

          作者: 张树宏

抗战胜利八十周年感怀


狼侵华夏血腥熏,

奋起全民御国门。

散尽硝烟澄玉宇,

东风烈焰慰忠魂。

 


          抗战滇军


滇郎卌万奔沙场,

九省飞驰斩恶狼。

血荡阴霾山海秀,

英魂廿万葬他乡。

注:九百万人口的云南出兵42万抗日,近20万将士埋骨他乡。 滇军转战山东、山西、河南、湖北、湖南等9省,重大战役就参与20余次。  无一支叛国投敌部队,被誉为“忠义之师”。

 

          抗日名将陈赓


倭料神州易辱凌,

岂知华夏涌神兵,

神头岭上突袭胜,

长乐村中一战名。

嬉笑挥鞭胡虏灭,

怒叱亮剑寇心崩。

龟缩摇尾八十载,

犹怕将军名姓声。

 


        抗日名将周保中


题记:周保中,大理人,东北抗联领导人之一,北伐时为少将,率部与日寇英勇作战,屡建奇功,敌人重金悬赏缉拿,用一两黄金换周保中的一两体重。196464岁病逝时为中央候补委员。

 

爱兵如子爱黎民,

东北挥戈慑寇心。

百战何曾身价计,

赏悬体重等黄金。

 

      

       抗战老兵


何缘颤手理戎装,

个个鹑结弹孔藏。

倭寇有心灰复火,

台独无耻媚天皇。

盼能夕照回朝日,

再挽长弓射恶狼。

更喜今师船炮劲,

晚年安度乐康祥。

注:鹑结即补丁的雅称。


03

红土烽烟:云南抗战篇章(组诗)         

作者:刘志新


卢沟枪声响,日寇犯中华,“国之劲旅”滇军挺身而出,出滇抗日。据不完全统计,从1937年开始,地处西南边陲当时仅有1千万人口的云南,先后出兵42万(伤亡在10万人以上),组成第六十军、五十八军、新三军和老三军、九十三军等部队,冲出云岭大地,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浴血台儿庄,横扫湘鄂赣,血战中条山,坚守中越防线,参加滇西抗战,打出了抗日滇军的威风,写下了中国正面战场上最壮丽的华章之一。

——题记

第一章:滇军出云

1937年 

卢沟桥的炮火撕破残夜

日寇的铁蹄踏碎河山  

“四万万人齐蹈厉”  

而滇云深处

号角已震彻红土高原


“国之劲旅,四十二万!”  

穿越金马碧鸡坊  

冲出云岭雄关  

彝家老爹塞来的普洱茶饼

压进行囊 

火塘边捂热的银饰  

此刻贴着冲锋的胸膛 

 

苍山十九峰在破晓时列阵 

洱海的波光淬成刺刀上的霜  

六十军将士的绑腿里  

裹着红河岸的土、茶马古道的尘 

葫芦丝呜咽  

吹裂了《小河淌水》的柔肠 

“这不是调子,是出滇令!”

  

“子弟兵”三个字  

被阿妹用绣花针烙在枪托  

比大理石的纹路更深  

比三迤大地的伤疤更烫  

他们以彝文在弹匣刻咒  

毕摩的经声在硝烟里回荡:  

“此去不回,便做怒江的石头  

让洪流把骸骨  

冲成虎跳峡的浪!” 

第二章:血浸惠通

1942年

畹盯失守,腾冲沦陷

日寇铁蹄长驱直入

滇西大地陷入腥风血雨

怒江把悬崖嚼成锯齿  

惠通桥的钢索在炮火中绷紧

它记得,一个腾冲马帮的后人  

用祖传的砍刀劈开第一道铁丝网

刀锋崩裂时,他咬碎牙齿吼道:  

“这土地,一寸也不能让!”


高黎贡山的云海沸腾了  

不是霞光,是燃烧弹泼红的天空  

滚烫的弹壳砸进普洱茶田  

焦土上横七竖八 那是

被炸断根的古茶树  

像垂死的母亲,仍攥着一把带血的春芽

戴银镯的双手在硝烟里翻找弹药  

那银镯,昨夜还绕着火塘跳舞  

傣家竹楼拆尽千根梁木  

每副担架都滴着新鲜的松脂——  

“抬不动山河,就抬骸骨!”


而江对岸

日军用刺刀挑着婴孩的襁褓  

笑声比枪声更尖利  

六十军的机枪手突然沉默  

他想起离家时  

小妹塞进他口袋的那把松子……  

“开火,开火!连同钢索嘶吼声

整条怒江跟着咆哮  

浪头卷起带铁锈的漩涡  

把日军坦克的残骸  

冲成水葬的坟场!  

第三章:松山祭

1944年,滇西大反攻

三十万发炮弹  

将红土地翻耕成燃烧的祭坛

这不是播种,是涅槃!  

焦土之下,青铜的根脉暴起  

连成中国远征军的脊梁  


爆破筒掀开的地壳里  

火把节未跳完的舞步仍在旋转  

彝人的铜鼓被弹片击穿  

鼓声却卡在日军碉堡的射孔  

闷响如雷……  

“强度怒江!收复河山!”

三十万双草鞋踏碎激流  

浪头啃噬着浮桥上的脚印  

而对岸的悬崖  

正被鲜血浇灌出新的石阶——  

“这一仗,要让高黎贡山低头认路!”


龙陵的雨巷里  

一封未寄出的信被战地记者拾起

钢笔字在雨水中蜿蜒  

“阿妈,等山茶花开满山头,  

我就回大理,给您砌座新火塘……”

墨迹与血渍在纸页上交锋

最终汇成另一条澜沧江  

冲垮所有标着日文的战报  


松山顶的月光,今夜格外锋利  

它刺破硝烟,照亮战壕

身旁战友遗体摞成墙

像苍山十九峰忽然塌陷的一角

一个士兵用刺刀在岩壁上刻下:  

“若魂归处无碑,这山河便是墓志铭!”

最后一笔落下时  

东方的云层突然崩裂  

一缕晨光如弹道般贯穿长空  

正好击中  

日军最后一个碉堡上那面破碎的旗

终章:山河铸魂

松山顶的月光仍悬在弹片上  

照见:  

西南联大上空飞机划破的晨雾  

茶马古道马蹄铁迸出的星火  

滇缅公路碎石里蛰伏的雷鸣 

 

如今我指间摩挲的弹壳  

内壁还嗡鸣着1944年的歌遥:

“三弦枕着弹壳调音,  

山歌裹着火药飞……”   


远征军墓碑的雨痕  

那是横断山脉新长的骨节  

当畹町桥界碑爬上青苔时  

墓园钢哨突然自鸣并刺破寂静


高黎贡山挺直脊梁

抖落积雪

把凝固八十载的血泪汇成雪瀑

淬成千万把青铜利剑 

悬在每一寸  

受过伤害的天空



作者/亦青 张树宏 刘志新

编辑/杨宏毅

图片来自网络

责编/杨宏毅

审稿/张进

终审/杨凤云

投稿邮箱/bcrmt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