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川时讯·文化周刊】失落的天池,意外的大浪坝

文化周刊

看到“失落的天池”这几个字,你或许会诧异——天池本是世人眼中的美景,为何会让我失落?可这段云龙之行的经历,确实藏着一段“求而不得”的怅然,也藏着一份“柳暗花明”的惊喜。

第一次与云龙天池的相遇,是在今年五月的假期。那时我带着80多岁的父母,一路盘山公路绕得人昏昏欲睡,父母更是晕车。好不容易颠簸到天池景区门口,满心期待地想让老人看看这“滇西明珠”,却被工作人员拦下:“现在是森林防火期,任何游人都不能进。”我反复解释父母年纪大了,专程来一趟不容易,可规定在前,任我好说歹说,还是没能换来通融。看着父母眼中的失望、失落,我只好牵着他们的手,带着满肚子的遗憾往回走。从那天起,“去云龙天池看看”就成了我心里的一个结,哪怕只有我一个人,也想了却这份牵挂。

蛇年国庆的最后一天,我终于等到了机会。心心念念着八天高速免费的便利,前一晚反复刷着天气预报,核查台风对大理地区的影响 ——直到多方信息都确认云龙当天天气晴好,我才放下心,邀约好友一同出发,直奔那魂牵梦绕的天池。

上午10点从宾川启程,全程高速一路顺畅,12点多就到了虎头山下的云龙县城。为了节省时间,我们熟门熟路地找到五月吃过的“干锅牛肉”店,热腾腾的牛肉裹着秘制酱料,一口下去满是满足。饭后稍作休整,第一站先去了云龙天然太极观景台——五月来时只顾着赶路,倒没好好欣赏这份自然奇观。

金秋十月的观景台,与五月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彼时还是嫩柳抽芽的时节,如今却满眼都是成熟的色彩:从观景台俯瞰,云龙河像一条绸带,在群山间蜿蜒出天然的八卦太极图案。太极中心的田畴里,稻谷泛着金黄,在阳光下闪着光泽;周边的古村静谧地卧在八卦里,青瓦白墙与金黄的稻田相映,像一幅被精心装裱的田园画。好友举着相机拍个不停,我却忍不住频频看表——心里的牵挂,还是在天池那边。

匆匆告别观景台,我们往深山里的天池赶。山路弯弯,五月漫山遍野的梨花早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挂满枝头的黄金梨——这是云龙的优质特产,果农们背着竹筐在山坡果园穿梭,忙着将成熟的梨子摘下来,过往的游人路过,总会停下挑几个带走,清甜的果香飘满山路。

雨后的山路不算好走,多处出现垮塌,我握着方向盘小心翼翼地避开泥石,总算平安抵达天池景区门口。出乎意料的是,这里不用买票,车子能直接开进去。沿着景区道路往前,左边的森林间隙里,终于瞥见了天池的身影,可随着距离越来越近,那份期待却渐渐凉了下去。

文化周刊

将车停在停车场,下车环顾四周:群山环抱中,一汪不大的水池静静躺在那里,水面没有想象中的澄澈湛蓝,也没有碧波荡漾的灵动,只是平平无奇的一潭水。这就是我心心念念的天池?眼前的景象与脑海中“湖光山色、仙气缭绕”的想象大相径庭,心里的失落像潮水般涌上来。小雨又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我们往前走了不到100米,就被钢管拦住了去路,只好悻悻地返回。

水面不见别致,游人更是寥寥无几,原本高涨的游兴瞬间消散。“走吧,回去吧。”我叹了口气,拉开车门坐了进去。

刚出景区大门,眼角余光突然瞥见右边路牌上“大浪坝”三个蓝底白字——这个名字有点耳熟,前几年听朋友提起过,说那是个藏在深山里的好地方。我赶紧拿出手机导航,显示距离只有7公里,看看时间还早,跟好友商量:“反正都来了,不如去看看?”大家一拍即合,车头右转往大浪坝方向开去。

起初的路窄得让人心里发慌,路面坑坑洼洼,两旁的树枝几乎要刮到车窗,我甚至好几次怀疑是不是走错了路。直到翻过一个小桠口,路面突然变成了平整的水泥路,路边立着一块小小的指示牌:“大浪坝由此进”。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顺着山路往下开,视野越来越开阔——刚才还阴雨绵绵的天,不知何时竟渐渐放晴,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给远处的山峦镀上了一层金边。

车子驶出一片茂密的树林,眼前的景象让我们不约而同地惊呼出声:一大片开阔的高山草甸铺展在眼前,像一块碧绿的地毯从山脚延伸到山腰,牛羊马驴散落在草甸上,低着头悠闲地啃着草,尾巴时不时甩一下驱赶蚊虫。公路从草甸边缘轻轻绕过,一块巨大的石头上,“大浪坝”三个用绿油漆描过的大字格外醒目,与周围的草甸、森林融为一体,毫无违和感。

溪水从草甸中央蜿蜒流过,“潺潺”的水声伴着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像一首自然的交响曲;草丛里,不知名的野花还在绽放,紫的、黄的、白的,星星点点点缀其间;远处的青松傲然挺立,枝叶在阳光下泛着翠绿的光,偶尔有云雾从山尖飘过,缠缠绵绵地绕着树干,美得像仙境。

我们沿着草甸旁的小径往里走,钻进参天的松林里。抬头仰望,笔直的树干直插云霄,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脚下的落叶软软的,踩上去发出“咯吱”的轻响;野生蓝莓(当地人称“雀米果”)的果实已经变色,从青绿变成浅紫,摘一颗放进嘴里,酸酸的滋味在舌尖散开;苦里巴花缀在枝头,白黄色的小花引着蜜蜂嗡嗡地飞来飞去。

升起无人机,从空中俯瞰,草甸中的小溪像一条条丝带,又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巨树,根系深深扎进草甸里,与周围的绿色融为一体。蓝天白云下,黄牛、水牛、山羊慢悠悠地挪动着,偶尔抬头看看天上的无人机,又低下头继续吃草;游人们三三两两地散在草甸上,有的铺着野餐垫聊天,有的举着相机拍照,孩子们追着蝴蝶奔跑,笑声在空旷的草甸上回荡。

后来才知道,这片海拔约2600米的高山草甸,藏着不少故事,白族传说里,它是洪水退去后白鹤指引兄妹开垦的沃土,象征着生命与希望;历史上,它还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马帮的铃声曾在这里响彻山谷。如今,它属于云龙天池自然保护区的边缘,没有过多的商业开发,保留着最原始的自然之美。

坐在草甸上,看着眼前的美景,心里的遗憾早已烟消云散。原本为了天池而来,却意外邂逅了大浪坝——就像生活总在不经意间给你惊喜,当你为错过的风景怅然时,转角处或许就有更美的风光在等你。夕阳西下时,我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大浪坝。车子驶离草甸,后视镜里的绿色渐渐变小,可那份清新的草香、潺潺的水声,还有牛羊悠闲的身影,却深深印在了心里。或许,这就是旅行的意义——不只有“得偿所愿”的满足,更有“意外之喜”的感动。而云龙的这趟旅程,因为这份“失落”与“惊喜”的交织,变得格外难忘。

文化周刊


图文/杨宏毅

编辑/杨宏毅 

责编/杨宏毅

审稿/张进

终审/杨凤云  

投稿/bcrmt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