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讯副刊】桃李满天涯——回忆杨必孝老师
桃李满天涯——回忆杨必孝老师
王华银
适逢宾川二中校友开始征集关于平川的人文趣事和诗书一事,因离开家乡的时间长了,家乡的很多的事均已模糊,突然之间,杨必孝老师的名字进入了我的脑海。杨必孝老师完全可以称得上平川的知名人士,在宾川二中从一名普通老师到校长、党支部书记,当然,他所任的职务,完全没有他的人品名气更大,对杨必孝老师来说,完全可以担得起“德高望重”这四个字。在任学校领导期间仍然坚持每天上课,他属于“刻板”至极的人,走严谨的路、说严谨的话,穿严谨的装,做严谨的人,冷面铁青。虽然如此,他却是桃李满天涯,有远在省城担任正厅级领导的官员,更多的是在宾川县的村村镇镇、四乡八寨务农、教书,为宾川县的发展也做出了一个人民教师应有的贡献。
关于我和杨必孝老师之间的渊源,说来还是需要一些过场的。我1989年9月考入宾川二中,所上班级是高29班。八十年代初开始,宾川二中高中班每年仅招收一个班。由于我家在平川街,家境在当年算是略好一些,又是非农户口,所以在宾川二中也是属于比较二气(调皮)的了,从我进入二中后,我总觉得杨必孝老师总是看我不顺眼,每次遇见他,叫他一声“杨老师”,他总是用审视的眼神把我从头到脚看一遍,也不说什么,就走了。在我心里,我总觉得他就是一个老古板,从见过他那一天起,只见他笑过一次,就是在昆明接受捐赠后,看到几大车装满捐赠物资的大卡车时,他笑了一次。
他的衣服基本就是两件:一件蓝色和一件灰色的“四开袋”中山装。他家在玄戈里(莫戈里),每次回家都是用脚丈量着他家到学校的距离,像深怕搞错了一样。在我高中三年的时间里,每次见他,就像欠了他什么东西一样,好像见了谁都要批评一下。有一次,他见到我,我叫了他一声杨老师,刚要准备走开,他却说:你们这些平川街的,一天吊儿郎当呢,现在不好好读书,将来要后悔的,读书才会有好出路。我说好的,就赶紧跑开了。从此以后,我只要见到他就绕开走,心里说,这个老古板,一天死头干僵的。我也以为他恨我得很,后来发生了一件事改变了这一切,颠覆了杨老师在我心中的印象。
那是1991年9月12日,一场突袭的暴雨,平川多地发生洪涝,水流急速汇聚到平川大河。上午9时左右,滔滔洪水涌进了宾川二中,几分钟的时间,宾川二中积水70多公分,学校领导迅速向平川镇党委汇报,立即组织疏散突围,渐渐地学校已经有房屋倒塌,杨必孝老师时任宾川二中党支部书记,他亲自组织挖墙突围,并自己亲自带着学生向平川街方向突围出发。1991年9月的洪灾,也彻底毁掉了宾川二中原校舍,后来整体搬迁至平川街。1991年9月26日,我接到班主任杨树志老师通知,经学校研究,我作为受灾学校的学生代表与受灾学校老师代表的杨必孝老师,将和县领导、县教育局的领导一起前往昆明接受云南省国防科工委和五华区党委、人民政府对宾川二中受灾物资捐赠仪式。也因此,我和杨必孝老师的忘年之交拉开了序幕。接到通知,也就是9月26日下午,我就和杨必孝老师乘坐班车来到了宾川县城牛井,教育局把我们安排在宾川招待所,住处安排妥当后,杨老师说,他的学生褚正武请他去家里,让我和他一起去。因为我也是第一次出远门,就和杨老师去了褚正武家,褚正武当时是分管文教卫生的副县长,褚副县长对杨老师非常敬重。杨老师很详细的向褚副县长介绍了宾川二中受灾的经过,将现在学校的整体情况也向褚副县长作了介绍,听完介绍褚副县长十分难过。我们在褚副县长家吃了饭,坐了一会,杨老师说,明天一大早我们要和县教育局的李局长他们一起坐车去昆明。于是,我和杨老师回到宾川县招待所,原本教育局是安排我们一个住一间的,后来,杨老师说:莫浪费了,我们两个住一间,他说我是他的学生,住在一起,他才放心。当天晚上,我和杨老师住在同一个房间,我是因为有些激动而睡不着,我猜想杨老师是想着宾川二中将来究竟走向哪里而睡不着吧。我们俩一直冲着壳子(聊天),杨老师也第一次和我那么认真的聊到深夜。他说:你们平川街的这些娃娃,聪明么倒是聪明呢,就是闹得很,要是把闹劲用在正路上,还是会有出息的。你们现在占着家境好,要知道父母是不可能永远陪着你们的,外面的天才是更大的天,平川街么也就是平川人还看着可以而已,读书,才是真正改变一个人未来最好的出路。读书是苦,但是,比起耪田(种田)、砍柴来说,是轻松的了,不要只看着平川、牛井,外面的世界精彩着呢,这回我们去昆明看看,你就知道什么叫城市了。做人要有远见,不要做井底之蛙。或许是第一次有人和我谈那么深远的事,虽然我还有些懵懂,渐渐的我在梦想着昆明这个大城市中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一早起来,杨老师带着我在招待所食堂吃了碗面条,就和宾川县教育局李红志局长他们一起乘车前往昆明,一路风尘仆仆,接近下午5点多才到昆明,李局长他们把我们安顿在莲花宾馆,我和杨老师住一个标间。一起吃过晚饭之后,因为是坐了好几个小时的车,我们也就睡了,一宿无话,睡得特别的香。9月28日早上,还在睡梦中的我,被杨老师叫醒了,杨老师从不睡懒觉,6点多就起床了。杨老师对我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年轻人要养成早起的习惯,古往今来成事的人,没有哪一个是通过懒惰而成功的,俗话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我总觉得这次和杨老师一起出来,处处都在接受他的传统教育,于是我也只好起床了。我和杨老师到餐厅吃了早点,莲花宾馆的早点品种很多,那年头,还管什么,先吃到撑再说。我们吃完早点的时候,原宾川县委副书记李军、教育局李红志局长他们也来了,李局长告诉我们,李书记他们上午要一起去办事,让我们在附近转转,李局长拿出200元钱,递给杨老师说:中午我们办事,就不回宾馆了,你们两个拿着钱,自己解决中午饭。杨老师推辞说,钱不用拿了,我们也带了的,你们放心办事,小王我们会管好自己的。几番推让后,杨老师不得已接下了200元钱。杨老师就带我到宾馆附近转,我心中暗喜:200元呐,今天中午可以和杨老师干一顿大餐了,可以尝一尝昆明这个省会城市的好菜了。
我们一路转着,我心中就想着中午到底甩什么大餐。我们在附近转了好几个小时,12点半的时候,杨老师可能也饿了,就问我想吃点啥子。我也不好意思说,就说随便。杨老师就带我走进一家小吃店,要了两碗大碗面条,那一分钟我心里太失落了,我还以为要跟着杨老师甩一顿大餐,结果一个大碗面,甩得肚子撑。我心里还想,这个杨老师也太小气了,200元钱就带我甩碗面,其他的钱给是他要装着了。杨老师也不解释,吃完面,我们就走回宾馆,刚好遇到李副书记他们也回来了,李副书记还问我们转得怎么样?杨老师说,城里太繁华了,我们就在附近转了一下,其他地方也不熟悉。李副书记问我们吃饭了吗?我不出气,杨老师说:吃了,我们一个吃了一大碗面。李局长笑着说:杨老师啊,不是拿给你们200元钱了嘛,你们吃点好吃的嘛。杨老师说:就两个人,莫浪费,省城的面条就是要比我们那里的好吃点呢。说完,杨老师就把200元钱拿出来递给李局长,我们两个人怎么吃得了这么多,钱拿还你。李局长不接,杨老师说:二中受灾了,用钱的地方还多着呢。硬是让李局长收回。当时在场的人都十分感动,杨老师始终用行动诠释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我深为我内心的那点小九九感到惭愧,我居然以小人之心去度君子之腹,也因此,我对杨老师的印象彻底颠覆了。
第二天(9月29日)上午,我们在五华区大礼堂接受了捐赠,杨老师和我各自在捐赠大会上发了言,我的发言稿是杨老师帮我指导把关的。在杨老师发言时,杨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述了宾川二中受灾的经过,讲述了宾川二中师生在与洪水搏斗中,全校师生无一伤亡,在杨老师讲述的过程中全场鸦雀无声,杨老师讲完,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捐赠仪式结束,杨老师和我还接受了《春城晚报》和《蜜蜂报》记者的采访。午饭后,县委副书记李军把李红志局长和我们一起叫来,对杨老师说:“你们平时也没有时间来昆明,这次来了,你们就在昆明玩两天再回去”。我当时心里可高兴了,想着这次可赚大了,还可以免费在省城转悠几天,哪知,杨老师接下来的话,立即就把我的美梦砸碎了。杨老师说:“李书记啊,谢谢您的关心了,我现在一天都在不住昆明,不是昆明不好,而是宾川二中几百个学生没有地方上课,没有食堂吃饭,离家远的学生住在哪里我都还不知道,我是一分钟都在不住了,我们要和运输捐赠物资的汽车一起回去了。”看杨老师说得真切诚恳,李副书记也没有坚持。于是我和杨老师就和运送捐赠物资的车辆一起返回了宾川。
岁月无声,人自有情。几十年过去了,我也已经过了不惑之年,已安家于昆明,每次路过莲花宾馆时,都会想起当年和杨必孝老师。
如今,杨必孝老师已驾鹤西去了,但是,他的音容笑貌、他的品行和严谨的一生,在宾川二中的学生中是有口皆碑的。就如现在很流行的一句话,他已经不在了,但是,他的传说一直还在。
愿杨必孝老师在天堂一切都好。
作者/王华银
编辑/杨宏毅
审稿/吴洪彪
终审/杨凤云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