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诈防骗】@宾川人 “眼见不一定为实”!警惕AI“换脸”“拟声”诈骗!
人们常说“眼见为实” AI时代 眼见也不一定是真相! 一些别有用心的不法分子 利用AI“换脸”“拟声”技术实施诈骗 已然成为一种新型骗局 一个“声音很熟的电话” 一段“貌似熟人的视频” 都可能是不法分子的诈骗套路 小伙伴们 一定要谨慎,提高警惕! 什么是“AI诈骗”? “AI诈骗”是指不法分子利用人工智能(AI)技术,模仿、伪造他人的声音、面容等信息,制作虚假图像、音频、视频,仿冒他人身份进行欺骗、敲诈、勒索等犯罪活动。 现实案例中,不法分子通过AI技术伪装受骗者亲人、领导同事的面容与声音,冒充这些人员身份行骗。由于伪装的面容表情自然、声音逼真,受害者往往不会产生怀疑,察觉不出异样,从而上当受骗。 AI技术如何介入新骗局? 有哪些新的诈骗方式呢? 了解常见的AI诈骗手段 增强辨别能力↓↓ AI拟声诈骗 AI拟声是指利用AI技术将文本或其他形式的信息转换为语音输出。不法分子通过骚扰电话录音等来提取某人声音,获取素材后再进行声音合成,从而可以用伪造的声音骗取目标人群。 AI换脸诈骗 AI换脸是指利用AI技术将一张人脸图像替换到另一张人脸图像上,并保持原图像中其他部分不变。不法分子通过网络搜集获取人脸生物信息,通过AI技术筛选人群,在视频通话中利用AI技术换脸,骗取目标人群财物。 面对这种新型“AI诈骗” 如何才能防范? 小编为大家送上一份“防骗秘笈” 1.多重验证,确认身份 在涉及金钱、财产等重要事项时,可要求对方提供更多证据,进行更多交流,尤其涉及“朋友”“领导”等熟人要求转账、汇款的,务必通过电话、见面等途径核实确认,不要未经核实随意转账汇款。 2.保护个人信息,谨慎分享 AI诈骗是隐私信息泄露与诈骗陷阱的结合,因此,要加强对个人隐私的保护,不轻易提供人脸、指纹等个人生物信息给他人,不过度公开或分享动图、视频等。不管是在互联网还是社交软件上,尽量避免过多地泄露自己的信息,以免被骗子“精准围猎”。 3.提高安全意识,确保各类账号安全 避免在不可信的网络平台上下载未知来源的应用程序,不打开来路不明的邮件附件,不点陌生链接,不随便添加陌生好友,防止手机、电脑中病毒,以及微信、QQ等被盗号。 小伙伴们 一定要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
来源/中国移动微信公众号
编辑/李蓉
责编/李蓉
终审/杨凤云 张进
大家一起动一动发财小手
点亮“”和“
”
让更多的人看到
↓↓↓
有才你就来! 宾川融媒人才招募、佳作征集 “今日宾川”长期招募微短剧、微视频演员;征集视频类、图片类、文字类佳作,欢迎大家积极报名投稿。相关事宜详见下方链接。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