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变革】“科技小院”在宾川特色产业发展中发挥大作用





葡萄科技小院自2015年进驻宾川以来,就始终致力于强农兴农,助力乡村振兴,打通宾川葡萄产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引入的新品种新技术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助推宾川特色产业发展。

据了解,2015年底,宾川远航植保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合作,成功引入云南省第一家科技小院,也是全国唯一一个葡萄科技小院,2019年成功升格为国家级科技小院。同年5月,国家教育部翁铁慧副部长亲临公司视察,并授予公司“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育特色基地”牌匾。



宾川葡萄科技小院主要以葡萄种植及科学施肥为研究对象,重点开发研制葡萄专用肥,构建高原特色葡萄绿色增产提质增效的施肥技术体系和土壤-肥料-作物匹配的化肥减施,提质增效养分管理技术,科技小院成立至今,已先后开展多批次农户调查、田间调研与跟踪分析、科学研究与田间试验示范、技术培训、田间技术指导与科技服务,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多年来,在学生完成毕业实习的同时,也进行田间地头的调查和实验研究,帮助农民解决生产问题,也为宾川远航植保科技有限公司和宾川葡萄产业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


宾川县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周建良
科技小院最大的特点是通过专家团队和研究生常驻生产一线的方式,在生产一线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在生产一线开展农业技术示范推广、在生产一线进行农业技术人才培养,解决农业生产上实实在在的问题。
云南农业大学研一学生
陈吉越
将自己以前学习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实际解决农田里发生的问题。





葡萄科技小院立足宾川高原水果产业优势,充分发挥云南农大在基础研究、农业人才培训、科技推广等方面的技术和人才资源,服务农业生产一线,解决农业技术传播最后一公里的新模式。学生们进入科技小院,带着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地深入学习,既丰富知识储备,又能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一线。真正实现了将论文书写在祖国大地上、将成果带进百姓家。
云南农业大学研一学生
陈吉越
今年的项目是在葡萄间作对葡萄促生控病效果的研究,间作对葡萄土壤的真菌、细菌变化的研究和对葡萄的白粉病、霜霉病等一些常见病害有无控制效果来进行研究调查。


据悉,葡萄科技小院通过“科技+生产”乡村文化行动的大力推进,绿色防控以及农业机械化、标准化生产技术更加有效地走进了农家,不但改变了农民的精神面貌,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素养和幸福指数,还调动了农民采用农业新技术的积极性,推动技术由点到面扩散,实现大面积示范推广,推动了农业提质增收。
葡萄种植户
林 森
以前种田都是随自己想法,现在按照公司里面的技术人员的要求,葡萄逐渐就好起来了,收入也很可观。


多年来,葡萄科技小院扎根宾川葡萄生产问题,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的一系列技术难题,创建了可推广、可复制的宾川葡萄示范样板,以最接地气的方式,实现了教书与育人、田间与课堂、理论与实践、科研与推广、创新与服务的紧密结合,进一步提升宾川水果产业的科技和标准化种植水平,助推宾川特色产业发展。


宾川县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周建良
宾川葡萄科技小院每年都投入科研经费三十多万元,依托云南农业大学的教授和研究生,在宾川县开展了葡萄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减轻葡萄日灼气灼等多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他们参与编写了《宾川优质葡萄栽培技术》一书,为书中的部分技术提供了实验数据支撑,实现了云南农业大学在基础研究、农业人才培训、科技推广等方面资源在宾川的嫁接,进一步提升了宾川水果产业的种植管理水平,真正体现和实践了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为推动宾川高原特色水果产业的发展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图文/徐晓霞 温昌盛 高顺文 欧阳王
编辑/李丹
责编/李丹
审核/安建雄
终审/杨凤云 吴洪彪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