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以工代赈“三个聚焦” 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近年来,乔甸镇坚持把以工代赈项目作为推动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就业的重要杠杆,立足实际选准项目,以高质量推进以工代赈项目为契机,着力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用水效率、增加群众收入,确保以工代赈资金发挥最大效益,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据了解,乔甸镇大罗村委会以工代赈项目,概算投资500.17万元,建设1000亩连片高效节水灌溉示范田以及2.6km田间硬化道路,受益人口651户、2535人。


聚焦完善基础设施,夯实跨越发展根基

乔甸镇大罗村茨芭、孔邑等部分村组原有机耕路为土路,群众从到田里干活,晴天一路灰,雨天一路泥,收购商进不来,农产品也难运出去,当地群众对此意见很大。为切实改善交通环境,满足群众出行需要,乔甸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实施的大罗村以工代赈示范工程项目,对孔邑、上新、下新、陈家、茨芭5个村组之间的2611.95米田间道路进行硬化为5米左右宽的水泥路,解决了5个村组388户1515人的出行问题。同时,拉近了当地农业产品与市场的距离,货运车辆可直达田间地头收购,农产品运输成本大幅降低,项目区群众种植葡萄每亩每年可净增产量600千克,产生的间接效益使项目区增收达102.6万元。


聚焦提高用水效率,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由于缺乏良好供水系统,供水设施零散、混乱,小山头水库和秧田箐水库的水源以及许多具有良好耕作条件的农田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严重影响农作物收成和群众收入,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乔甸镇不断探索节水工作新思路、新模式,以推动农业高效节水为引擎,在大罗村委会上三家、下三家2个小组建设1000亩连片高效节水灌溉示范田,改善农业生产用水基础条件,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节约水资源,增强项目区发展后劲,减轻农民负担,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受益人口263户、1020人,每年可节水7.47万立方米,节水效益2.24万元。


聚焦拓宽就业渠道,群众生活更加殷实

此次以工代赈项目的实施,不仅改善了当地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扩大以葡萄、石榴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规模,大大增加群众收入,同时也为当地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体提供了更多就近就业的机会,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强化群众的主体作用,按照“能用人工的不用机械、能用当地群众的尽量不用专业队伍”原则,聘用当地低收入群体进行劳务用工并组织开展务工技能培训,以项目投资的15%作为劳务工资,保障了群众在家门口务工就业增收,增强群众的内生动力,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全面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截至目前,共为当地群众创造劳务收入74.95万元。


随着大罗村委会以工代赈试点项目的实施,过去逢干必旱的土地变成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沃野”,夯实了农村产业发展基础,促进了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壮大和提质增效,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农业产业发展后劲显著增强。下一步,乔甸镇将继续巩固以工代赈工作成效,不断放大以工代赈工作优势,进一步促进群众增产增收,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图文/龙筱瑜

编辑/王静红

责编/王静红

审核/朱晓天

终审/杨凤云 吴洪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