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一颗小柑桔 成就大产业》系列报道一


《一颗小柑桔 成就大产业》系列报道
近年来,宾川县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优势条件,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建设世界一流水果之乡为引领,紧紧抓住云南省“一县一业”示范县创建机遇,按照“晚熟主导、连片打造、结构调整、基础提升、品牌培育”的总体思路,以“大基地、小单元、多主体、集群化”为生产组织形式,坚持走差异化发展、错季上市销售的路子,建立以晚熟柑桔为重点,早、中、晚熟品种适度配套的鲜销与加工基地,持续扩规模、提品质、强品牌、延链条,全面提升宾川晚熟柑桔产业发展水平。

系列报道一:兴业富民“有奔头” 柑桔成为“黄金果”


近年来,宾川县通过调优农业产业结构、科学规划、技术指导等有效措施,充分发挥农业合作社、柑桔种植大户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柑桔产业,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助推乡村振兴。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阳春三月,宾川沃柑陆续成熟,进入采摘期,穿行在柑桔园中,一行行柑桔树整齐列队,累累果实压弯枝头,一派丰收景象。


这几天,位于力角镇的宾川县沃土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千亩果园里热闹非凡。沉甸甸的沃柑挂满树枝,果实饱满、金黄耀眼,工人们手拿剪子,穿梭在桔树间,采摘着已成熟的果子。

宾川县沃土农业专业合作社总负责人
李廷亮
沃土合作社张家沃柑基地今年可以售果的面积是3400多亩,今天开园售果,开园之日的价格是3.53元一单斤,今天有两组客商来采果,一个发往北京一个发往成都,单价分别是3.53元和3.56元,今天预计采果是7万到8万斤左右。




同样受益的还有很多宾川的本地村民,合作社的柑桔采取“合作社+基地+种植户”种植经营模式,为当地村民提供了200多个就业岗位,让村民摇身一变,成为了“果园业主”,村民不仅可以实现就近务工,还让大家的钱包鼓了起来。

宾川县沃土农业专业合作社总负责人
李廷亮
种植管理模式是分区域生产托管,按每一单元区域差不多50亩左右就近原则划给某一对夫妻管理户,进行田间生产劳作,由我们的生产技术组作为技术总指导,各种植户必须严格按照我们技术组的指导来进行生产作业。


宾川县沃土农业专业合作社沃柑种植基地
种植户 张建峰
我家管理了4600多株,两年生小苗管理劳务费是16元一株,第一年我家有7万多元收入,第三年开始果子挂果以后就按5角钱一斤的抽成算,收入10万元,第四年收入15万元多一点,今年估计有18万元左右的收入。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推进,力角镇因地制宜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引进龙头企业,进行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柑桔种植,引导群众合理利用荒坡、荒地,发展农业产业规模化种植,进一步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截至目前,力角镇发展柑桔32000多亩。

力角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业组组长
李靖军
目前,我们镇1000亩以上的柑桔园有7个,整个柑桔产业从土地资源的利用及土地的统一的集中流转,到标准化、规模化种植都比较好。

力角镇李家井村果农 杨丽琼
这几年种植沃柑收入很好,今年在建新房了。



近年来,宾川县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坚持走差异化发展、错季上市销售的路子,建立以晚熟沃柑为重点,适度配种其它柑桔品种,逐步实现柑桔产业发展布局区域化、建设标准化、发展规模化、经营产业化、营销品牌化、服务社会化。

宾川县园艺站高级农艺师
王振前
现在全县的柑桔总面积有102000多亩,主要是以晚熟柑桔为主,晚熟有93000多亩,中熟品种8000多亩接近10000亩左右。



目前,宾川以“大基地、小单元、多主体、集群化”为发展思路,以“合作社+基地+种植户”、“企业+基地+种植户”等生产经营模式,助力柑桔新技术的推广和市场的开拓,同时联农带动,让“甜蜜事业”成为“增收产业”。

小河底万亩柑桔基地柑桔种植户
陈海龙
以前种烤烟一年两万多元,现在种沃柑一年有10万多元,我很满意。
图文/李永松 杨金蕾 吴松江 文静
编辑/李丹
责编/王静红
审核/朱晓天
终审/杨凤云 吴洪彪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