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宾川】三访鸡山龙女花


    关注龙女花,是基于4年前大理地区媒体关于大理苍山发现濒危珍稀保护植物龙女花并培养出新苗的报道,当时分享在朋友圈中,好友老杨说鸡足山金顶也有一株,就在睹光台的下方香会街旁。选了一个周末,登上了鸡足山金顶,想去欣赏神秘的龙女花。


    兴致勃勃的在山顶查找,没有找到媒体描述的龙女花的踪影,寻访了香会街的当地经营户,他们都说没有听说过。电话询问老杨,他说他也不知道具体位置,只是听别人说的。我猜这可能只是一个传说,于是扫兴的返回了县城。


    2022年7月初,在鸡足山管理局工作的恒文兄给我打了电话,兴奋地告诉我说,金顶一经营户说发现了龙女花,而且正在开花。他刚好要上金顶,问我有没有时间一同前往。我当然求之不得,冒着蒙蒙细雨,与恒文兄一起往金顶进发。一路细雨不停,我们冒雨来到了金顶香会街,进到了经营户老字家的铺子。虽然是七月,雨中的山顶天气寒冷,铺子内的一堆柴火烧得正旺,我顾不得烤火,急忙问老字,龙女花在哪里?


    老字指着铺子外面游道旁边的一株花说“就是那几棵,每年这几月花都盛开,现在快开败了”。我激动的撑开伞,向游道旁边的花丛奔去。雨中的黄白花朵带着水珠,晶莹剔透,确实很美。但一看树株和叶子,根本不是龙女花。我问老字还有其他的吗?他说没有了。我好生失望,吃过午饭与恒文兄一起下山。


    来到索道的下部站,雨下得更大,我们一起躲进了玉佛寺,主持师傅热情的把我们迎进了客堂,刚刚泡好的大红袍正适合暖身。在与师傅交谈的过程中,我们说出了此行的目的。师父说鸡足山是有一株龙女花,在桃花箐方向,早在几年前就死了。听他这么一说,更加失望。


师傅一边给我们续茶,一边慢悠悠的说“我前几年收了几粒籽种,经过培育有一颗出苗,成活了下来。”我急忙问师傅现在在哪里?师傅不紧不慢的说“就在大门口呀”。我实在等不及了,在师傅的引领下我们返回了玉佛寺大门。在出大门的右手边,一株高两米多翠绿的植物撞入了眼帘。一看树叶和树枝就是媒体报道中的龙女花,只是水肥充足,长得比较肥硕。我急忙在树叶间寻花,师傅说来晚啦,早过花期了。只见树叶间挂着10多颗果实,形如枣核,更似小苦瓜,绿中带黄,倒也清秀。看着我失望的眼神,师傅说没关系,明年4、5月你上来,肯定看得到。师傅有事不好多打扰,我们告别师傅,返回了县城。


时光如梭,转眼又到了2023年5月末,一行摄友到鸡足山釆风,正准备乘索道上金顶,忽然想到了一直牵挂的龙女花。我急忙折返进入了玉佛寺,直奔龙女花树。


    刚进寺门,飘来了一股淡淡的清香,我不敢肯定是龙女花香,但香味十分独特。


依然是那株翠绿的树,枝繁叶茂,树高应该不少于三米了。翠绿的树叶间,几朵洁白的花朵十分抢眼,这就是我生生念念的龙女花?花朵不多,隐藏在绿叶之间,很有小龙女翩然而至的风范。花瓣乳白,纯净高雅,肉质较厚,肤色赛过贵妃,似一片片迷人的“条羹白”性感诱人。花蕊如龙须状突起,淡淡的浅黄,恰似一座袖珍的莲台,晶莹剔透,花香清甜,蜜味诱人,美不胜收。相传平年花开十二瓣,闰年开十三瓣。


公元1639年农历3月13日,大旅行家徐霞客在感通山看到龙女花,这样记述:“从旧路六里,过大云堂,时觉宗相待于斑山,乃复入而观写韵楼……僧复具斋,强吞一盂而别。其前有龙女树,树从根分挺三四大株,各高三四丈,叶长二寸半,阔半之,而绿润有光,花白,大于玉兰,亦木莲之类,而异其名。时花亦已谢,止存数朵在树杪,而高不可折,余仅折其空枝以行,于是东下坡”。时隔380余年,徐霞客描述感通寺龙女花的树形、叶片、花色与我们现在看到的奇花竟然完全一致。徐霞客在380多年前就将龙女花归为“亦木莲之类,而异其名”,这一科学论断,无疑是我国植物科学史上的伟绩。时空轮转,物种不变,大自然真神奇。


在最新版《中国植物志》里,龙女花的中文正式名叫做西康天女花(Oyamawilsonii),别名也叫做上关花、大理木兰,是原产于云南大理一带的特色植物,仅在苍山一带有所分布。


在《访大理第一名花》一文中有这样记述:龙女花,古时被称为“大理第一名花”。清人檀萃在《滇海虞衡志校注》“志花第九”中记载:“龙女花,天下止一株,在大理之感通寺。”由李元阳(明)撰写的《嘉靖大理府志》,在《地理志第一之二》“物产”科目记载:“太和点苍山……凡十九峰……其阳多山茶,其阴多丹桂……九月华者五:菊(谱有三十四品),龙女花(树叶全似山茶,蕊大而香)……”。据《访大理第一名花》一文记载,这是目前查找到的历史资料中最早的第一次明明白白地记载“龙女花”的文字史料。曾经撰写《鸡足山志》的高奣映在《龙女花词》中这样描写:“宫门水晶苔绣瓮,龙女惯将琼树种。”袁嘉谷在《龙女花歌》诗中对龙女花赞叹道:“叶榆古郡众花国,有花龙女尤国色。”把龙女花评为大理花国中的国色,充分表现了龙女花美玉无瑕,超凡脱俗之美。


“龙女花”的来由还有一个奇妙的故事。传说古代有一位得道高僧独住感通山龙潭边的寺中,每日念诵《龙女经》,风雨寒暑无间断,高僧的虔诚感动了龙女,龙女便演化成一位美丽的少女,白天为高僧做斋饭,晚上高僧诵经时少女在旁挑灯作伴,高僧心存感激,但一心向佛,目不斜视,叫少女快快离开,少女飘然而去。第二天楼下庭院便长出一株花树,花呈白色,黄蕊,娇好妩媚,清香无比,类似玉兰、木莲,人们就称其为“龙女花”。


在《云南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一书列出了云南省列为“国家公布的第一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单及图片,云南的“木兰科”属共19个品种,大理的“龙女花”归属第11种,已被列入国家 II 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加以保护。





图文/杨宏毅

编辑/杨宏毅

责编/王翠芳

审稿/朱晓天

终审/杨凤云 吴洪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