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客行宾川:⑩ 两记报恩寺三写大士阁


【原文】余前自报恩寺后渡溪分道,误循龙潭溪而上,不及过大士阁出此,而行李从此来(见《徐霞客游记校注》第924页)。

又北一里,盘坡稍上,过报恩寺。寺为第三支山麓首刹,亦如接待寺在西支之首。(见《徐霞客游记校注》第1205页)。

【原文】渡涧,乃东上坡,一里至大道,则大士阁之侧也。阁倚中支南突之半,其前有坊有楼,历级甚峻,后为阁,飞甍屋脊叠栋,上供大士,左右各有楼,其制亦敞。乃明万历丙午,直指沈公所建,选老僧拙愚者居之,命曰三摩寺(见《徐霞客游记校注》第930页)。

惟中第二支,其麓为两溪交会处,夹尖无刹可托,其上即大士阁中临之而已(见《徐霞客游记校注》第1205页)。

报恩寺

报恩寺,在徐霞客游记中因经过而记录的有两次。第一次出现在徐霞客明崇祯十二年(1639)正月初四日的游记中,其时,徐霞客从悉檀寺外出考察,在西竺寺前看到上山的大道时方悟“余前自报恩寺后渡溪分道,误循龙潭溪而上,不及过大士阁出此,而行李从此来”(见《徐霞客游记校注》第924页)。第二次出现在徐霞客明崇祯十二年(1639)八月二十二日的游记中,当时徐霞客进入灵山一会坊,沿上山道路“又北一里,盘坡稍上,过报恩寺。寺为第三支山麓首刹,亦如接待寺在西支之首。”(见《徐霞客游记校注》第1205页)。点明了报恩寺在鸡足山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报恩寺是鸡足山中一个历史悠久,且有一定影响的寺院。

关于报恩寺,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在很早以前,宾川的平川(宾川县的一个村名,现为平川镇)地区有个经常作恶的蛤蟆,它悄悄偷了鸡足山上的秘传经卷,苦修苦练,得了魔法,躲过了三灾五雷,常常深夜到鸡足山一带伤害香客和当地的老百姓。后来,蛤蟆想用魔法淹没整个宾川坝子。苍山上的白茶花化身小姑娘,随观音娘娘收服了蛤蟆,让宾川坝子免除了一次灾难。后来,白茶花在鸡足山扎根,在观音娘娘的指点下,宾川百姓就到鸡足山找到白茶花,捐了钱财和木料,在这里盖了一座寺院,以报答她为民除害的恩德,并取名报恩寺。

据山志记载,报恩寺始建于明嘉靖元年(1522年),最初由僧人如月法师创建。历代均有修建,上世纪60年代被毁。2011年印信法师恢复重建,整体建筑以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为中轴线,两旁有钟楼、鼓楼、观音殿、地藏殿,以及客堂、五观堂、讲经楼等建筑。


大殿前有棵梅子树是建寺时候留下的,寺里僧尼叫它“梅子姑娘”。传说,众僧尼恢复寺院时,想把梅树砍掉种桂花,晚上梅树托梦给住持:“我是梅子姑娘,来鸡足山朝拜迦叶尊者后舍不得离开,想扎根在这里,请大和尚不要把我砍掉!”住持醒来后,梦境就像真的发生了一样,因此舍弃砍掉梅树的念头,这棵梅树就被留了下来,被师傅们精心照料。


整座寺院布局合理、精巧,建筑古朴大方、精致典雅,是我国传统宫殿建筑艺术和大理白族民居建筑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院内奇花异草,清香幽静,四周古树参天,秀竹晶莹,是修学养心的好地方。

大士阁

大士阁,在徐霞客游记中记录了三次。第一次记录在徐霞客明崇祯十二年(1639)正月初四的游记中,当时徐霞客出游过西竺寺前看上山大道,忆进山时情形:“余前自报恩寺后渡溪分道,误循龙潭溪而上,不及过大士阁出此,而行李从此来。”(见《徐霞客游记校注》第924页)。第二次是正月初九日,徐霞客考察传衣寺后:“渡涧,乃东上坡,一里至大道,则大士阁之侧也。阁倚中支南突之半,其前有坊有楼,历级甚峻,后为阁,飞甍屋脊叠栋,上供大士,左右各有楼,其制亦敞。乃明万历丙午(1606),直指沈公所建,选老僧拙愚者居之,命曰三摩寺”(见《徐霞客游记校注》第930页)。简略记述了大士阁的规模和历史。第三次是八月二十二日,进入灵山一会后,看到山分三支,西支之首,建有接待寺,东支之首,建有报恩寺,“惟中第二支,其麓为两溪交会处,夹尖无刹可托,其上即大士阁中临之而已”(见《徐霞客游记校注》第1205页)。主要说明大士阁的地理位置。

大士阁旧名三摩寺,坐落于鸡足山象鼻山前,传说是观世音菩萨应化的地方。据山志记载,大士阁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僧德海、德寿重修。上世纪60年代被毁。2008年,印信法师发心于旧址恢复重建。新建的大士阁,以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为中轴,辅以钟楼、鼓楼、观音殿、地藏殿、客堂、五观堂、讲经楼、念佛堂、禅定院等,历时八年,于2016年建成。殿宇碧瓦朱甍,飞檐斗角,庄严典雅。堂舍融合白族民居建筑特色,照壁天井,粉墙壁画,木刻砖雕清新雅致,置身其间有入仙家琼阁之感。

传说有敌袭大理,见一老妇人背巨石而行,十分惊愕,上前打探,老妇人说,我老且病,不能背重的了。敌人见状,惊惧而退。当地人认为这位老妇人是观音化身,非常感激他退敌之恩,就以石建阁。

寺前这些古老的合欢树和苍劲挺拔耸入云天的柏枝树,都是几百年的老树了,建寺的时候被完整地保护了下来。在鸡足山,只有大士阁有合欢花,关于合欢树,还有一个凄美的传说。这合欢树最早叫苦情树,也不开花。相传,有个秀才寒窗苦读十年,准备进京赶考。临行时,妻子粉扇指着窗前的那棵苦情树对他说:“夫君此去,必能高中。只是京城乱花迷眼,切莫忘了回家的路!”秀才应诺而去,却从此杳无音信。粉扇在家里盼了又盼,等了又等,青丝变白发,也没等回丈夫的身影。在生命尽头即将到来的时候,粉扇拖着病弱的身体,挣扎着来到那株印证她和丈夫誓言的苦情树前,用生命发下重誓:“如果丈夫变心,从今往后,让这苦情开花,夫为叶,我为花,花不老,叶不落,一生不同心,世世夜欢合!”说罢,气绝身亡。第二年,所有的苦情树果真都开了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小的扇子挂满了枝头,还带着一股淡淡的香气,只是花期很短,只有一天。而且,从那时开始,所有的叶子居然也是随着花开花谢而晨展暮合。人们为了纪念粉扇的痴情,也就把苦情树改名为合欢树了。

大士阁大雄宝殿前有棵孔橙是明代遗留下来的。宾川在明代就有种植桔果的记载,几百年来,寺院几兴几衰,这棵橙树依然顽强的生长在这里,见证着宾川种植桔果的历史。




图文/ 杨宏毅    

资料来自《霞客游踪》

编辑/ 杨宏毅

责编/ 张 玲

审稿/ 朱晓天

终审/ 杨凤云  吴洪彪

协办:宾川县徐霞客研究会

鸡足山旅游投资公司营销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