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利用资源优势 小贡菜做成大产业

近年来,结合独特的区位和气候优势,宾川县积极引导农户在冬春季节有效利用闲置土地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间作套种,大力发展培育周期短、见效快的冬早蔬菜产业。同时,为种植户扩大种植规模、提升贡菜品质提供技术支撑,定期组织群众开展贡菜育苗、种植、中耕管理、加工等技术培训,使小小贡菜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绿钥匙”。




向土地要生产力,引导农民朋友利用每年9-次年2月葡萄休眠季节,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经济,积极推广“葡萄+蔬菜”的间套种模式,在葡萄田里间套种生长期短、经济效益好、植株矮小的短平快蔬菜产业,通过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等方式,千方百计为群众增加收入,实现“一地生双金”。2023年,全县种植贡菜面积16万亩,其中,间套种面积约6亩,预计产量2.08万吨,产值约19亿元。



立秋后8-10天,葡萄刚刚扫园,农民朋友就开始盘算着套种莴笋,选种、育苗、定植,除虫、施肥、泡水,葡萄树上的枝叶还未枯黄,葡萄树下的贡菜已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近年来,葡萄田套种贡菜后,农村富余的劳动力得到充分利用,12月至春节前后,贡菜田间抹叶、砍收,房前屋后削皮、划条、晾晒,冬日里一派繁忙景象,忙得不亦乐乎。产品多以种植户各自进行削皮、开条、晾晒等初加工后销售,也有小微企业以每吨鲜笋1200元左右收购后进行机械化加工。贡菜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发展的同时也增加务工收入,初加工亩均需要30个工左右,按每人120元计算,每亩加工环节劳务收入为3600元,全县贡菜初加工环节可实现劳动力收入达1.8亿元左右,小贡菜足以让群众过个“幸福年”。




天然温室、热区宝地,宾川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冬季平均气温13.9℃,日照时长762.8小时,降雨量2.61毫米,形成了“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干旱少雨、立体气候明显”的特点。因日照充足利于晾晒,贡菜从砍收、削皮、晾晒到卖大多为3-4天时间,绿油油的“笋条”变为即可上桌“笋干”。依托冬季独特的晾制气候优势,宾川出产的贡菜色泽鲜绿、口感清脆、味若海蜇,上市早供应期长,食用价值极高,深受消费者青睐。一亩贡菜平均产量为125—150公斤笋干,目前一级品质的贡菜卖到120-140元/公斤,稍微差点的卖到70-80元/公斤,一亩收入可达8000多元,最好的贡菜每亩可收入上万元。主要由安徽义门收购商运回安徽以“皖涡阳义门贡菜生产基地‘精品贡菜’”品牌销售,部分销往的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等地,主要出口港澳台、东盟等地。
图文/杨艳梅
编辑/李丹
责编/李丹
审核/安建雄
终审/杨凤云 张进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