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江干村:错季葡萄成“新宠” 农民增收有盼头

“我家这块地2015年翻种成葡萄,当初种一季,价格在3-4元/市斤,3年前开始一年种两季,效益达到3-4万元/亩,最近这两年种植错季,错季葡萄效益更好,相对于二茬果种植成本更低。今年我家的错季葡萄卖到9.6元/市斤,效益相当好,产值在6-7万元/亩。”11月28日,金牛镇江干村委会甸尾村四组刘洪文家的15亩错季葡萄,以9.6元/市斤的价被北京的客商订购,预计可实现产值90多万元,比2022年增收20余万元。刘洪文种植葡萄的经历正是金牛镇江干村委会发展葡萄产业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江干村“两委”针对江干葡萄产业发展遇到的瓶颈问题,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产业发展思路,避开江干前期低温霜冻、干旱,后期雨季病症多、熟期晚、市场价格低等不利因素,发挥错季种植生长周期长、葡萄品质好、耐贮运、错锋上市价格好等优势,自2015年起引导群众开始试种错季葡萄。

金牛镇农业组高级农艺师代淼鑫:“在江干红提葡萄错季果的栽培中,我们对葡萄霜霉病、灰霉病的防治方面作一些试验示范,包括后期的膨果上也做了一些示范指导和推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针对错季葡萄生产中遇到的产量低、霜霉病和灰霉病等病虫发生偏重等问题,县镇农业技术人员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做好科技服务保障工作,在江干村深入开展红提葡萄二次促萌、病虫害综合防治避雨栽培试验示范工作,加大以单幅连棚降密提质栽培为主的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工作力度,不断提高果农的种植水平,葡萄果品质量有了大幅提升,江干村的错季葡萄在每年的10-12月上市,成为广州、浙江、甘肃和北京等地客商争相采购的“香馍馍”。



到2023年,江干村葡萄面积发展到4174亩,挂果3155亩,预计总产值可达10610万元。其中,错季葡萄1650亩,亩均产值超过4万元,产值突破6600万元;二茬果(二花)葡萄505亩,亩均产值2万元,产值达1010万元。在秋冬季,全村还在葡萄园套种大蒜约80亩、套种莴笋约1076亩,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每亩可增收5000元,套种作物可增加群众收入578万元。


江干村把红提葡萄错季优势变为产业发展优势,葡萄生产经历了一季——一年两熟——错季栽培的转变过程,依靠科技推进产业转型,错季葡萄优质优价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实现丰产丰收目标。


错季葡萄成“新宠”,农民增收有盼头。在红提葡萄错季果栽培取得成功的基础上,江干群众也开始尝试错季栽培阳光玫瑰、夏黑等其它葡萄品种。


错季葡萄质优价好保增收,错季栽培为葡萄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活力。在江干村的带动下,金甸、李相、罗官和柳家湾等村(社区)也开始进行错季葡萄种植。到2023年,金牛镇共发展错季葡萄3000多亩,亩均产值3.5万元,产值突破10500万元;二茬果(二花)葡萄1000多亩,亩均产值达2万元,产值达2000万元。2023年全镇葡萄总面积达50204亩,挂果46561亩,预计产值可突破116402.5万元,全镇在葡萄园套种莴笋、番茄、黄豆、大蒜等作物面积12000亩,亩均产值可突破4500元,预计可增加群众收入5400万元。
图文/沈洪斌 邱学尧 杨天
编辑/李丹
责编/李丹
审核/安建雄
终审/杨凤云 张进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