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滇协作谱新篇】平川镇:沪滇帮扶显真情 携手共谋振兴路

山海万里共携手,情寄平川古底坝。近年来,平川镇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谋篇布局,紧紧抓住东西部协作机遇,用准用好帮扶资金,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民生事业等方面持续发力,着力实现“集镇精美、乡村秀美、社会和美”的三美平川目标。

平川镇古底村委会位于平川镇东南高山盆地中的坝区、半山区,国土面积有54.6平方公里,辖13个自然村1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0.49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4%,是一个以农业、林业、畜牧业为主的典型农业村。而古底街作为平川镇两条老街之一,是撤乡并镇前古底彝族乡的集镇,承载着古底村的历史和古底人的回忆。每到星期四赶集日,古底街便拥堵不堪,给附近的群众生活和出行安全带来了诸多不便。

沪滇项目解愁盼,老街群众焕新颜
古底老街自1992年进行硬化后,此后30年未进行大规模修缮,路面损毁严重、功能设施老化、环境卫生差、占道经营、交通拥堵等问题日益显现,如何解决短短600米老街的诸多问题成了平川镇党委政府和古底人民日思夜盼的执念。民之所呼,政之所向,平川镇党委政府紧紧抓住新一轮东西部协作的重大机遇,依托沪滇对口协作项目,整合项目资源,争取上海市对口帮扶资金470万元,实施了平川镇古底村委会至古底完小道路建设工程等项目,补齐基础设施薄弱短板,保障古底老街通行便利和安全,营造出卫生整洁、功能完善、市场贸易繁荣的古底老街环境,切实为群众纾难解困。项目已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古底街实现了从无序凌乱到规范整洁的蜕变,古底群众多年的梦终于落地成为现实,群众的获得感和生活幸福感明显增强。

优化管理显成效,政通人和保平安
古底老街的一头连接的是横穿古底而过的省道,也是平川镇至拉乌乡的主干道及唯一通道,车流、人流量大。为保障群众生产生活和出行安全,净化道路交通环境,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平川镇组织相关部门对古底街以路为市、占道经营的乱象进行专项整治。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基层社会治理网格效应。建立“1+1+N”管理模式,通过组建“专职网格员+兼职网格员+N名网格志愿者”的标配网格队伍,每个网格员联系服务5-20户群众,点对点入户、面对面宣传,组织沿路摆摊群众和街天赶集摊位从原来的省道转移至古底老街内,极大地改善了省道和老街交通通行混乱的现象。二是规范市场秩序,加强监管整治。根据街道实际和商户、群众的需求划定摊位和功能区,预留消防通道,对无序摆摊、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广告乱贴乱挂等市场顽疾进行集中整治,对街天摊位和交通进行规范。同时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确保街道干净整洁。三是潜移默化宣传,引导群众自觉主动规范行为。充分利用宣传长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广播等阵地,全方位、多角度宣传街道规范化整治的意义、内容和要求,进一步提高村民群众对市场规范工作的参与热情和配合程度,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积极支持、参与整治工作,协助解决乱堆乱放、乱占乱停等问题,发挥好广大群众力量。

集体经济新创收,谱写发展新征程
2023年平川镇古底村委会至古底完小道路建设工程项目的实施不仅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和幸福生活指数,杜绝了沿路为市的安全隐患问题,同时对摊位的管理和租费收取对村集体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该项目建成后产权移交给了古底村委会,项目资产归古底村委会集体所有,收益主要用于村集体经济发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及村内公益事业支出,切实服务和造福于古底群众。

跨越万里,山海相连。2023年沪滇协作项目还在继续推进,上海市为平川镇的精准帮扶,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投入“真金白银”,倾注真情实意,为民纾困,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为平川镇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2024年,平川镇将继续巩固和发挥沪滇协作项目带动效应,继续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携手共建美丽幸福家园,让沪滇协作的成果进一步惠及平川人民群众。
图文/王梦瑶 林珊
编辑/李丹
责编/李丹
审核/安建雄
终审/杨凤云 张进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