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宾川】古有礼让“六尺巷” 今有“转角遇到爱”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清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张英的一纸家书,成就了“六尺巷”的千古佳话,斯人已逝,精神长存,而如今在州城镇蹇街村委会水口村也上演了“转角遇到爱”的温情一幕。

故事发生在蹇街水口村上路口,这个十字路口位处村里的交通要道,车流量大,但在路口边却有一米多宽近两米深的大沟,转弯的来往车辆视线不好完全看不到,“车翻沟里”时有发生,交通安全隐患很大。

(改造前)

(改造后)

家在十字路口拐角处的杨正家并没有事不关己“看热闹”,当村组干部上门协商改造路口、让路于民时,杨家人非常理解支持,主动拆除了原本沿路建设的围墙栏杆、转角处的大门,无偿让路改造,把危险路口变成了“爱的转角”。

“因为这里视线不好,经常会有交通事故,村上来建议,跟我们商量让出一点路,我们让一点就让一点,我自己也开车,事故是不可估计的,我们也理解支持,这也是一件利民利己的好事,现在整好了就安全了。”杨正家站在自家正在改造的院子里说道。

蹇街村党总支副书记倪西南介绍道:“这个路口原来改造了一部分,安装了警示桩、防爆灯,但还是存在安全隐患。今年借他家重新改造院子这个契机,村组干部上门协商,他家就无偿让出来,把原来的护栏拆了,转角处比较危险的地段也让出来了,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广大群众学习,现在这个安全隐患解决了,大家出行也更安全了。”

深沟填平了,拐角敞亮了,路面变宽了,心也安了,水口村的“转角遇到爱”因设身处地而礼让,这一让,让的不仅是空间、是安全,更是淳朴民风、良好家风、文明乡风。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新时代“六尺巷”的故事在这里上演,让文明乡风吹进千家万户,人人都是文明乡风、美丽乡村的塑造者,也是乡村振兴好故事的演绎者和受益者。

图文/王春 张鸿灵 申志金

编辑/杨金蕾

责编/杨金蕾

审核/朱晓天

终审/杨凤云  张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