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逐梦“绿富美” 乡村焕新颜


夏日炎炎,走进清河社区,脚下的水泥路干净平整,白色垃圾、烟头等杂物如今难寻踪影。道路两旁,绿树成荫,三角梅开得正艳,随风摇曳。位于小乔甸的洋辣子河如今更是令人眼前一亮,清澈见底,没有垃圾、杂物。沟渠两旁,绿意盎然,草木葱茏,与清澈的水面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景致。沿着村间道路巡完一圈,所到之处干净整洁,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晚上8点,村里休闲广场上的音乐响起,“自从村里建了广场后,我们锻炼身体、跳广场舞也有一个好去处。”来自卢家庄的李学美说道,“如今村容村貌有了极大的改善,卫生干净了,道路拓宽了,村庄变绿了,我们的日子也越来越美了。”
深化党建引领,激发村民自治活力


一大早,白依河村的党支部书记就组织党员群众、志愿者打扫街道。大家拿起工具,三两配合,针对卫生死角、背街暗巷认真清扫,一车又一车,将垃圾清运走,干净还回来。
“白衣河村过去并不都是干净整洁的。”党总支书记何宪军说道。近几年来,村庄的发展变化大家都看在眼里,除了保洁员的日常管理维护外,我们的村民自治才是关键。
一直以来,为持续改善村庄人居环境,清河社区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各自然村党支部为小组,建立起一支常态化的卫生清洁队伍。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服务活动等载体,常态化开展卫生清洁、庭院整理等活动。针对党员,通过开展“三会一课”活动,提高农村党员的思想觉悟,让他们成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带头人和推动者。针对普通群众,依托村民大会、村民议事会等会议活动大力宣传村规民约、移风易俗等内容,在乐善不倦的宣传引导下,推动社区居民认真践行环境卫生“门前三包”制度,积极引导群众革除陈规陋习,养成文明生活习惯。
现如今,清河社区8支卫生整治队伍里不仅有党员、志愿者、大学生,还有不少的低保户、脱贫监测户自发地参与其中。在群策群力下,清河社区的环境卫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来自白衣河村的低保户彭德勇说:“现在生活条件改善了,但好的生活习惯不能丢,环境卫生靠大家共同努力,以前是社区和大家在帮助我,现在,我也想为大家尽一点绵薄之力。” 在人大、妇联等群团组织的引导下,清河社区积极开展“美丽庭院”建设,不少女主人在自家庭院、房前屋后种上花草、果树绿化美化庭院,“小家”美了,“大家”也靓了,社区的自然景观进一步提升,村容村貌日益增“颜”提“质”。
办好关键小事,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过去,进社区主干道时常发生交通事故,社区居委会就在路旁加装护栏保障群众安全,安装后交通事故发生率、人员伤亡率大幅下降;过去大营小组的农户种地因沟渠不通取水困难,支部书记就带队组织党员群众新挖一条水沟供群众取水……


从社区长远利益出发,从群众身边实事破题,近年来,社区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不断加强村庄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保障村民出行便捷、生活安全稳定。自2021年以来,社区共修建水泥路3条,安装路灯180盏,新建公共厕所4座,实施农村旱厕改造工程200项,增设垃圾箱9个,全面提升了村庄基础设施水平。同时,通过植绿补绿等方式,新增绿化面积4亩,有效改善了村庄生态环境,提升了整体形象。截至2024年,村集体经济在公共服务上投资15万余元,在不断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中,增强了社区居民生活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创新长效监督机制,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一大早,清河社区的李学美就来到卫生清洁区,对着犄角旮旯的垃圾一顿拍照。她是整个社区卫生督查员,只要看到“污渍”,她便要拍照上传群中,让对应的“网格责任人”认领清扫。
为保障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的持续开展,杜绝“抓一抓就干净,松一松又脏乱”的问题,清河社区在实践和摸索中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在两委成员中设置专人定期对各村的环境进行巡查检查,对发现的问题曝光反馈,责令责任人及时整改,确保环境卫生时时整洁。同时,社区直接将人居环境工作落实情况与村组干部的年终考核绩效挂钩,根据年终考核管理办法和工作实际评分定档,年终,经村小组村民代表会研究同意后发放村级补助。通过系列奖励监督措施,提升党支部书记及小组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有效推动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的深入开展,确保了整治成果的长期保持。

如今,在清河社区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人居环境已实现显著优化,乡村景象焕发出新的活力。


来源/宾居镇
编辑/李丹
责编/李丹
审核/朱晓天
终审/杨凤云 张进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