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宾川】移风易俗奏响文明乡村“新乐章”

走进位于海稍水库东岸的宾川县乔甸镇大椿树小组,依山傍水、环境优美、风景秀丽,村内道路整洁干净,青瓦白墙交相辉映,路边鲜花争奇斗艳,勤劳的群众在田间辛勤劳作。大椿树村民小组共有42户193人,有党员21名,农民经济收入以葡萄、林果、畜牧养殖、海稍鱼饮食业为主,是省委省政府命名的“省级文明村”。近年来,大椿树村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以支部引领乡村建设,最大限度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着力提升人居环境,不断强化乡村治理,推进移风易俗,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把一个名不经传的村庄,建成远近闻名的省级文明村,探索出在党组织引领下创新乡村治理的生动实践,奏响了文明乡村“新乐章”。









建章立制明方向



         村党支部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自治、共治、法治、德治,严格落实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通过“四议两公开”的程序,制定完善群众认可、切合实际、约束有力的《村规民约》《客事办理制度》以及“门前三包、七户联保”、村间道路养护、垃圾清运等一系列村民自治制度,并严格按照“一事一议”召集村民集体讨论决策。真正把“民享民动手,民建民管理,民事民自主”落到实处,走出了一条全新的支部引路、群众参与、产业支撑、多方争取建设资金、党群干群关系融洽的乡村振兴之路。



清工结账聚民心



         针对村里外出务工和经商人员较多,植树造林、村容村貎整治、冬春修水利等公益性事业出现了投工投劳严重不足、村集体组织活动面临重重困难的实际,村党支部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要求,探索制定《大椿树村清工结账制度》,对村集体组织的各种会议和植树造林、环境整治、水利建设等公益事业,采取工时记录制度,每户1册,对村民出工、参会情况进行记录并由村务监督小组记录盖章生效。同时,还对村内重大公益事业建设需集资的,根据一事一议按现有人口集资。村内账务每个季度召开群众会公布,并通过村务公示栏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全村每年10月30日召开村民大会,通过一事一议对全年“清工结账”进行商议、找补。“清工结账”制度解决了村民发展和村里公益事业发展的矛盾,让村组管理更加民主,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许多村民都自发的投身到家乡建设中,干群关系也更加和谐。



节俭客事暖人心



        大椿树村把培育好乡风贯穿文明村镇建设全过程、融入乡村振兴各方面,描绘出了一幅处处是风景、满眼皆文明的优美画卷。一是持续完善村规民约,规范村内客事办理,明确办客菜品数量、酒水等标准,全村客事统一按照标准办理,刹住了农村铺张办客盛行之风。二是以“我们的节日”为契机,开展“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传统特色活动,引导干部群众进一步认知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每年清明节,全村统一在同一天上坟,既表达了对先人的哀思,也避免了互相邀约上坟大操大办的情况发生;每年的重阳节,村民踊跃请老年人吃饭,一度形成想请老人吃饭的人得排队的现象,在外经商的村民捐款捐物的义举也不可胜数,全村形成人人讲文明、事事节俭办的良好氛围。



婚育新风沐心田



       大椿树村积极响应新型婚育文化号召,围绕倡导适龄婚育、优生优育,尊重女性地位、倡导男女平等,建设幸福家庭、降低婚育风险等展开宣传活动。通过村民大会、村支部组织生活会等会议,以及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等节日进行婚育新风的讲座宣讲;利用村文化广场阵地,在村民日常休闲娱乐中融入宣传;在村里有结婚喜事时,村干部提前上门作文明婚育、文明接亲倡导,并为新人送上祝福,帮助新婚夫妻树立婚姻家庭观念,上好“婚姻家庭第一课”。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引导村民尊重生育、适龄婚育、优生优育、科学养育,鼓励夫妻共担育儿责任、破除高价彩礼陈规陋习,加强新时代家庭建设,营造生育友好的社会环境,从源头上减少婚姻家庭问题的产生。



典型引领新风尚



        村党支部大力弘扬新时代好家风,深入开展“平安家庭”“最美家庭”“新时代十星级文明户”“孝亲敬老好儿女”“孝亲敬老好媳妇”评选等文明创建活动,发现和宣传党员群众中的善行义举,用身边的典型事教育身边人,激励引导广大群众对标先进、自觉看齐、共倡新风。健全完善激励和惩戒机制,对主动配合、不办宴席的群众,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和鼓励。通过强基层党建、抓移风易俗、传家风家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让乡风文明新风尚深入人心。



文明实践有温度



        大椿树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成立以来,充分发挥文明实践活动服务群众、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作用,大力推进志愿者服务,拓展群众服务的新领域、新内容。吸纳党员、组长、妇女小组长、有威望长辈加入,将志愿服务队与调解委员会、女子帮扶队、妇女议事会等有机结合,围绕调解纠纷、人居环境整治、疫情防控、关爱空巢老人等工作多方位发挥志愿者服务队职能作用,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切实推进乡村治理有效,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获得感。

    END   


图文/龙筱瑜  张鹏

编辑/李蓉

责编/李蓉

审核/朱晓天

终审/杨凤云  张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