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客行宾川】中国旅游日,和徐霞客一起出发吧!!

图片
图片

图片

霞客行宾川

图片
图片

行万里路的旷世奇人

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之一。他生于明末,自幼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地志图经,立下“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志向。自22岁起,他历时30余年,足迹遍及今21个省区,以实地考察的方式记录山川地貌、风土人情,留下了60余万字的《徐霞客游记》。这部著作不仅是地理学研究的珍贵文献,更因其生动的文笔被誉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云南之行是徐霞客晚年最重要的旅程,而宾川鸡足山则是他一生中停留时间最长、倾注情感最深的地方。

5月19日是《徐霞客游记》首篇《游天台山日记》的开篇之日,也被确定为“中国旅游日”。今年5月19日是第15个中国旅游日,在这个最适合旅游的日子,让我们一起穿越古今,跟随徐霞客的足迹,一起“云游”他行走过的宾川。

图片

明崇祯十一年(1638)至十二年(1639),徐霞客两次到宾川,先后途经宾川的乔甸、州城、宾居、牛井、炼洞、上沧、沙址等地后到达鸡足山。

明崇祯十一年(1638)腊月二十日,徐霞客从洱海卫城(今祥云县城附近)向宾川进发,途经梁王山、松子哨、关坡、响水到达宾川山岗铺,当晚在山岗铺住宿,第二天从山岗铺出发,途经宾居、东河头基、总府庄(今白庄帽)、大罗城、红帽村,夜宿于江果村(现为小江股)。第三天,由小江股出发,经牛井、炼洞到达鸡足山大觉寺,两天后移居悉檀寺,并将静闻和尚骨灰安葬在文笔峰下。留下《哭静闻僧侣》诗六首,并把静闻和尚刺血写成的《法华经》供奉在悉檀寺的藏经楼,了却挚友遗愿。

图片

 

徐霞客与鸡足山

云南众多的山脉峰岭,都留下了徐霞客的足迹。与霞客有着最多、最深、最特别联系的要数鸡足山。鸡足山的文化不断积淀,日益丰富、深厚,徐霞客绝对是有着极为厚重的贡献。

图片

    丽江徐会供图


两度上山 逗留最久

在云南的前后两年中,徐霞客两度上鸡足山。

霞客在鸡足山的时间前后达半年左右,至今保留有游记的超过五十天。这在他几十年旅游考察生涯所登名山中,以有记载的来说,历时最长。

图片

极致考察 伟大杰作

徐霞客对于鸡足山,用心用力非同一般,山中的不少地方都留下了他两三次乃至四五次踏行察览的身影。这样的情形,在别处实不多见。

他有时取不同方向、不同角度观览同一景致,或者选择不同时段游历同一地方,也有时从若干方面考察同一地物,如此等等。山中众多大大小小的寺、庵、静室,他多次游访;绝顶、礼佛台、华首门、猢狲梯、罗汉壁、望台岭、珠帘翠壁、旃檀岭、玉龙瀑布、八功德水等著名景点,他一次次乘兴游览;还有许多峰峦涧壑,也都布满了他重叠的足迹。

图片

鸡足山的总体形态、地貌特征、大小峰岭的分合走向、水流脉络、地界分野等,他都作了全面详细的考察,获得了关于鸡足山地理的较为准确的认识和把握,成为他后期地理考察的一个杰作。

图片

遍录碑碣 传承文化

碑碣是中国文化一种独特的载体。徐霞客对碑碣一向情有独钟,读碑、拓碑、录碑,在他数十年的旅游考察中随处可见。但要说数量之多,所费心血之大,就单个地理实体而言,鸡足山实为翘楚。

两上鸡足山的时日中,徐霞客“遍征山中故迹”,差不多抄录了在山中所见到的所有碑碣,与许多友人谈文论诗,吟咏应和,以独到的眼光点评赏鉴山中的不少匾额、楹联、崖壁石刻。如果说鸡足山游是徐霞客滇游的一篇华章,那么文化活动无疑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且是点睛之笔。

图片

霞客鸡山录碑,是他个体文化性情、风范的彰显和释放。撇开个人的角度去看,它是一种厚重切实的文化传承与传播行为。他抄录的碑刻,于他本人和别人,有着这样那样的功用。而他抄录碑刻所体现出来的人文品格,尤其能感染、浸润人们的心灵。

图片

留修著作 福泽后世

为名山修志,是我国的一种文化传统,徐霞客之前的时代早已有之。霞客在云南的最后一段岁月,是在鸡足山上潜心撰修《鸡山志》。为鸡足山修志,是他“欲尽绘天下名山胜水为通志”这一文化追求的一次真正的实践。

图片

   丽江徐会供图

霞客为修志所做的准备工作相当充分,他实地踏勘,细致、深入,而且全覆盖;与山中众多寺僧频繁交流,调查访问实沉、到位;着力搜寻、稽考相关文献和文物。案头编纂的时间,依《徐霞客游记》的第一位整理者季梦良所说,为崇祯十二年(1639)九月到次年正月,历时三个多月。

图片

三个多月间,霞客伏案撰作。而这时病痛缠上了他,日夜搅扰他的身心。与病痛的抗争,凝成他修志工作中的一道道剪影。他在《滇游日记十三》中记述说,还在今保山、临沧一带时,他的头部、脸上和四肢,长了许多病变斑块,左耳和左足甚至不时出现蠕动的感觉。回鸡足山后,做过一些治疗。霞客的游记中没有告诉人们他的病情后来怎样了,但由他的东归反映出,他显然没能痊愈。

图片

冬春易替时节,霞客修成《鸡山志》。它是开创之作,后世多次重修《鸡足山志》,体例、构架、基本内容等始终绕不过它。这部志书,是霞客植根于心的文化使命感的一个结晶,是他重叠的文化情结的一次了却。可惜它已失传,失传的原因和过程,无法清晰得知。今本《徐霞客游记》末尾,附载《鸡山志目》《鸡山志略一》《鸡山志略二》,据此尚能窥到它的一些情形。

图片


图片

霞客行宾川

图片
图片

  李文海/摄

徐霞客对于鸡足山的探索,对鸡足山文化的传承与传播都发挥了极大的影响,同时也具体体现了徐霞客的文人风骨、文化才情。

(资料来源:学习强国:陈庆江《徐霞客壮游滇云》


图片

霞客行宾川

图片
图片

作者/杨宏毅

编辑/杨宏毅

部分图片为视频截图

责编/李丹

审稿/安建雄

终审/杨凤云 张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