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防”黑科技显威!大营镇6.5万亩松林实现无公害全覆盖
近日,为有效维护森林生态安全,大营镇全面启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项目,运用无人机开展森林草原有害生物监测、小蠹虫防治等“飞防”作业,以智慧手段筑牢森林“防护网”,全力保障6.5万余亩松林健康生长,为生态乡镇建设注入绿色动能。
据悉,大营镇现有林地面积约20万余亩,其中云南松57840亩,华山松7512亩。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和气候影响,近年来,辖区内的云南松和华山松均不同程度遭受小蠹虫侵害,经调查分析,全镇小蠹虫等林业有害生物预测发生面积8000亩,虽均为轻度危害,但却严重威胁辖区林木正常生长。
为遏制虫害蔓延,大营镇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方针和“加强动态监测、科学分析布局、突出重点防控”的防治原则,投入专项资金20万元,实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项目,使用无人植保机采取生物药剂防治,最大限度挽救受害林业,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因地制宜编织起一张融合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治理和无公害化学防治的“天罗地网”。
为确保防治工作有效开展,大营镇及时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细化防治目标任务,压实工作责任,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建立监测系统,完善监测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报告制度,加强科学监测预警,及时掌握动态。对技术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严格规范操作。通过“大营乡韵”微信公众号、应急广播等平台广泛宣传动员,增强群众主动参与防治意识,夯实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的群众基础。
在此次防治工作中,无人机喷药作业成为防治“主力军”。传统的林业防治方式主要依赖人工作业,不仅效率低下,而且面临着诸多挑战。采用无人机喷药方式却能轻松覆盖复杂地形,确保防治工作无死角,通过严格控制用药量精准喷洒,生物药剂均匀覆盖林区,既能有效灭杀虫害,又能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及非目标生物的影响。
“无人机喷洒药剂平均每天能完成700亩左右的喷洒任务,效率是传统手段的30倍,且成本低。目前,已全面完成8000亩松林的无人机喷洒防治任务,虫害扩散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大营镇综合保障和服务中心副主任陈强说道。
此次防治项目的实施,有效促进了辖区松林可持续生长,恢复森林健康,确保全镇6.5万余亩松林安全,为绘就大营镇“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壮美画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文/张冬鹏 邓永凤
编辑 责编/李丹
审核/朱晓天
终审/杨凤云 张进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