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甸镇杨保村:党建引领破困局 集体经济谱新篇


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的背景下,乔甸镇杨保村聚焦集体资产盘活、特色产业培育、发展模式创新,破解集体经济发展瓶颈,从过去村集体经济收入从不足10万元到今年预计突破110万元,为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实践范例。

清产核资夯根基,破解资产“收归难”

杨保村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扎实推进“三资清理”专项行动。成立由村党总支牵头,党员代表、村民小组长、群众代表参与的清产核资工作组,按照“先易后难、先近后远”原则绘制作战图,系统开展集体资产清理。通过梳理历史遗留合同、宣讲法律法规、组织协商调解,全面收回被侵占的39个水塘;完成原东片小学旧址25亩闲置土地权属确认与规划整理,规范铺面、四荒地承包管理。通过公开公示、逐片推进,彻底解决集体资产分散流失问题,为资源盘活筑牢根基。

优势转化强支撑,破解资源“盘活难”

立足光热资源禀赋,杨保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以“资源换产业”思路培育光伏产业。整合吴家海塘闲置水面,投资140万元建成245千瓦水面光伏电站,采用“集体+企业”合作模式,由专业公司运营维护,年发电量稳定在30万度以上,为村集体带来26万元固定收益。建立“收益反哺”机制,通过党支部推荐、总支审核,优先吸纳14名就业困难群众参与电站管护及公益岗位,既保障集体收益可持续,又有效防范返贫风险,实现产业发展与民生保障双提升。

模式创新拓路径,破解增收“持续难”

针对集镇“以路为市”乱象,杨保村在镇党委政府的协调下,积极争取集镇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建设项目,整合中央财政衔接资金、沪滇协作资金、涉农整合资金及村组自筹资金共1420万元,配套建设停车场、标准化摊位等设施,彻底改善经营环境。创新“飞地模式”,联合河边、雄鲁么村共同持股运营,通过第三方托管实现年租金收入近90万元,主建村与参与村按比例分红,推动集体经济从“外部输血”向“自我造血”转型。

杨保村集体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是乔甸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靠前指挥、主动服务的结果。乔甸镇在政策引导、资源整合、矛盾协调等方面持续发力,为村级发展破解难题、搭建平台,推动杨保村实现了从“资源沉睡”到“效益迸发”的转变,也为全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树立了标杆。

下一步,乔甸镇将以杨保村的实践为借鉴,持续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路径,进一步激活各类资源要素,强化产业支撑,凝聚发展合力,为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懈奋斗。


END


图文/ 张楚玥 

编辑 责编/李蓉

审核/朱晓天

终审/杨凤云  张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