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老兵崔延祥:军强国安人民才幸福




9月3日一早,96岁的抗战老兵崔延祥早早就守候在电视机前,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直播盛况。

“军队强大了,我们国家稳定,我们国家现在多好,全国人民都享福了。”看着一支支受阅部队步伐铿锵地通过天安门广场,崔延祥满怀感慨。崔延祥是山东省东阿县人,是一位从抗日游击队成长起来的传奇通信兵。他的经历贯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设时期。

1929 年出生的崔延祥,幼年时便目睹日军铁蹄践踏家乡。1942年,年仅12岁的崔延祥便毅然参军入伍,成为了八路军的一员。当时的区政府就在他的家门边。因年龄小、跑得快,崔延祥被选为通信员。他的任务是在日军封锁线间传递情报,有时藏在粪筐底,有时伪装成放牛娃。

“我年轻、小,敌人不注意,敌人不会搜查我,因为我是小娃娃,所以我给区里边是秘密工作的,别人晓不得,所以我参加革命也就是那个时候就参加的。”听着受阅部队的解说介绍,崔延祥的思绪也拉回到了少年时期。

此后数年,崔延祥随部队在山东沂蒙山、泰山一带,与日军周旋作战。崔延祥说,当时日本人对中国人实行“三光”政策,杀光抢光烧光。在八路军领导下,当地群众利用晚上把路挖断,阻挡日军前进,以这种办法和日本人斗争。

崔延祥还亲历了解放战争。在艰苦卓绝的四平战役中,他经历了平生最危险的一次生死追逐。在渡江战役时,崔延祥所在的部队是渡过长江的第一船。由于国民党反动势力先行控制了船只,解放军的渡船大多是临时制作,有的只是简单的木筏子。在船只、武器都比较简陋的情况下,依靠群众的支持以及战士们的勇敢智慧,解放军顺利渡过了长江。

“现在的农村,不但是我们这里,全国人民都好,有地种、有房住,有房有车,你看看多好!”崔延祥说起现在的生活变化无比自豪。新中国成立后,崔延祥随部队来到云南,转业到云南省公安厅,负责侦查工作。1950年,在一次敌特集中活动时,崔延祥只身一人抓住7个敌特分子。他曾先后在省委军管会、保山检察院、宾川县太和农场等单位工作,被评为模范党员9次,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图文/吴洪彪 温昌盛 李军 王静红  

编辑 责编/李蓉

审核/朱晓天

终审/杨凤云  张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