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用灯塔精神 书写宾川教育温暖篇章


17载躬耕育桃李,一片丹心映星河。在宾川县第四完全中学,有这样一位教师,她以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忱,在教坛上默默耕耘,不仅在历史课堂上为学生打开了认识世界的窗口,更以“爱和责任”为底色,用青春书写着一名共产党员教师的担当。她就是今年获得省级骨干教师称号的杨建老师。

清晨6点30的宾川县第四完全中学校园,天刚蒙蒙亮,一道身影已出现在操场边,陪着学生们热身、晨跑。她目光温和,不时叮嘱大家注意节奏,与身旁朝气蓬勃的少年们构成了校园里最动人的晨光图景。每天早起陪同学们跑操,已成为杨建老师多年来的习惯,如今,在她的带动影响下,越来越多的老师加入到了跑早操的队伍。

宾川四中教学副校长 杨建:“一天之计在于晨,他们每天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跑操,我都要看着他们、陪着他们做好,就是希望他们能活力满满的投入到一天紧张的学习生活当中。”

宾川四中高二年级学生 田梦坤:“杨老师每天早上都早起带我们跑操,给我们一种坚定跑的力量,她带着我们跑,我们比较有信心、有力量。”

作为学校的教学副校长和年级主任,杨建在做好历史学科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抓好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她深入课堂,对各班学生的情况都了如指掌,当了解到学校有三分之二的学生都来自农村困难家庭时,她积极为家庭贫困的优秀学子申请筹建“珍珠班”,联系社会爱心人士提供资助,从学习用品到生活补贴,事无巨细。在学生眼中,她是“严师”,更是“亲人”。

宾川四中教师 杨映清:“我们班有个同学,他家里情况比较困难。上学期有一次突然降温了,他没有带厚衣服,杨老师上课的时候及时发现,给他买了一套厚衣服。像这样比较体贴细致入微的事情还有很多。”

宾川四中教学副校长杨建说,她尽可能的关爱到每一个学生,不管是他们的学习,还是他们的生活。

在教学中,她始终紧跟新课程、新高考步伐,将枯燥的知识点转化为学生乐于接受的“故事”和“情境”,巧妙调动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宾川四中高二年级学生 薛汐沫:“历史比较枯燥,她给我们上课的时候就会穿插进去一些史实,让课堂变得特别的丰富、特别的有趣。”

深耕教坛17年,杨建连续9年坚守高三历史教学一线,所带班级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多次斩获学校“高考特等奖”;她还积极投身教研,5篇论文发表于《中国教师》《大理教育》等各级刊物,多次担任大理州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竞赛评委。为了提升全校教学水平,她组织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与年轻教师结对子,通过听课、评课、示范课等方式,帮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2024年,她被聘为宾川县历史学科教研组组长,牵头组织全县三所高中开展教研活动,为提升区域历史教学质量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她和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宾川县第四完全中学的教学成绩逐年攀升,近几年高考一本人数(特控率)连续突破百人大关,学校多次被大理州教体局表彰为“高考质量先进学校”;2024年1月,学校成功晋升为“云南省一级二等高完中”,迈入全省优质高中行列。

宾川四中党总支书记 李顺新:“杨建老师是一位知识渊博、素质比较高的年轻教师,在年轻教师当中她是属于学科教学能力成长较快、管理能力提高较快的一位年轻教师,她在学科中具有引领示范的作用,在管理当中能够很好的融合好老师和学生的各方面的情况。在年级工作当中抓的也好,本年级各方面的工作都非常优秀。”

多年来,杨老师先后被授予宾川县“先进教育工作者”“模范先进个人”、省州县三级“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而面对荣誉与认可她始终保持着谦逊。

宾川四中教学副校长杨建表示,她只是普普通通的一位老师,学校还有很多老师应该获到这份荣誉。在今后的工作当中,她会起模范带头作用,认真的钻研教材,管理好教育和教学工作,为学校甚至我们的教育多做一份贡献。”

【编后语】

17载春秋,杨建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教育故事。她就像一颗“铺路石”,默默托举着学生的梦想;又像一盏“明灯”,用爱与责任照亮了无数少年的前行之路,为宾川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温暖而坚定的力量。

图文/张镔 白乘仲 赵敬军

编辑 责编/李丹

审核/朱晓天

终审/杨凤云  张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