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川80后“鸡司令”与鸡为伍,他背后的经历让人动容!

在宾川鸡足山下一个叫白草龙的高寒山村,村里一个叫字永光的白族“80后”小伙子,他为改变家庭的贫困,选择从大学退学回乡创业,最终靠养殖生态土鸡摆脱贫困,成为大家眼中有志气的“鸡司令”。

白草龙村山高林密,仿佛世外桃源。字永光家的上万只生态土鸡就自然放养在山林间。2012年,在福建农林大学读大一的字永光突然背着父母退了学。因为一直以来,父母都在节衣缩食地供兄弟俩和一个叔叔读书,家里早已一贫如洗。回家的那段时间,他帮着父亲种地、养鸡。他发现,鸡足山旅游的兴起,带火了农家乐的餐饮生意,自己何不如就在自家核桃林里搞搞养殖,兴许也能致富?

字永光说,在当时得情况下发展养殖根本拿不出钱来,借款和贷款两条路都走不通,最终东拼西凑,大约凑得两千元钱。

从挨家挨户借钱、收购种鸡和鸡蛋,自己找材料搭建鸡舍,低价买二手孵化器自己孵化,再到购买外地土鸡苗饲养,一次次的努力换来的却是接二连三的失败,两年间白白砸进去了10多万元。痛定思痛,字永光逐渐认识到,自己的失败是由于没有规模化养殖的技术和经验。吃够苦头之后,他经人介绍在力角一家养殖厂当起了学徒。

字永光说,当学徒时确实是比较累,但是那个时候很有干劲,就是那份干劲无形地支撑着自己坚持下来。

学成归来之后,字永光吃住都在鸡场里,从改造鸡舍、孵化鸡苗、脱温、防瘟,每一技术环节都亲力亲为,丝毫不敢大意。他和村里的一位亲戚租借了五六百亩的山林,放养了12000多只土鸡苗。可是到最后,土鸡养出来了,却因为生态放养周期长、成本高,市场价格相对较高而卖不出去。

字永光说,当时有一万多只鸡,按成本价60元一只来算,要是卖不出去,就要损失五六十万。对于我这种家庭的创业者来讲,如果损失了,就不可能东山再起了。

这时,县、镇各级有关部门注意到这个艰苦创业的小伙子,积极帮他争取青年创业贷款,做宣传、打广告、找销路。"通过宣传以后,鸡的市场一下子就爆炸式地打开了,一万多只鸡在几个月之内就销售一空。"字永光说道。

2016年底,字永光的土鸡销售额达到40万元。他随即投资扩建养殖场,联合了11户村民组建了宾川县土里吧种养业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名义申请注册了“土里乡”品牌,开通了网络销售渠道等。养殖规模扩大到了日常养殖10000余羽土鸡,每月出售商品土鸡2000羽。他还主动对接周边农户,带动他们加入养殖队伍实现增收致富,累计向150多户贫困户发放鸡苗3000余只。

鸡足山镇沙址村养殖户王玲说,字永光给她们的小鸡苗价格比较优惠,喂出来的成品鸡也不用她们自己去市场上销售,都是由字永光统一帮忙销售,她们只要负责安心养殖就可以了,以后她们还想多养点增加收入。

如今,字永光又成立了云南字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他希望探索新的合作养殖模式,把生态土鸡养殖做强做大,带动更多人增收致富。采访当天,字永光与鸡足山镇的干部一起到江股村委会大松坪组看地,打算在这里扩建两个基地,把养殖规模扩大到5—10万羽。

据宾川县鸡足山镇江股村大松坪村民小组组长朱正华介绍,大松坪土地闲置,对于他们村组来说利用价值不高,如果字永光能去养鸡的话,也能提高他们大松坪的经济收入。

字永光介绍, 即将建设的基地模式就是他直接跟村集体合作,所有运营成本由他的公司来出,村集体拿出土地来入股并享受分红。如果养五万只鸡大概需要20个人来务工,十万只鸡需要40个人,也能带动周边的人就业。

对于自主创业人才,鸡足山镇镇长曾建淼说,通过资金上给予强力保障,技术上给予更好的指导,然后对他们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思想上的难题给予更多的引导,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斗志、激情,通过自力更生把产业发展好。



吴洪彪/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