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到这里看风景,会有别样收获

【行摄宾川】冬天,到这里看风景,会有别样收获 

初冬的早晨,阳光明媚,微风煦煦。看着窗外变黄凋零的枯叶,忽然想起纳溪公园,每年那美不胜收的金黄银杏叶,何不借着难得的休闲,到纳溪公园及纳溪河走一走,追寻沿河那些变化的时光。

沿纳溪公园时光大道拾级而下,一株株银杏和枫叶在寒冷的冬天傲然挺立,杏叶和枫叶有些枯败,但仍然自信地展示着它的风采,黄的耀眼,红的诱人,这倒让我忽然想起宋代葛绍体的《晨兴书所见》“等闲日月任西东,不管霜风著鬓蓬。满地翻黄银杏叶,忽惊天地告成功。”虽有些牵强,但与此时此景倒也吻合。

纳溪公园的东大门前,就是穿县城而过的宾川母亲河纳溪河。纳溪河是宾川最长最大的河流,从南到北纵贯宾川坝中间,至永胜县境内注入金沙江。它汇集了铁城河、响水河、瓦溪河、大营河、炼洞河等河水,也称纳六河、桑园河,干支流总长197公里,灌溉热区数十万亩沃土良田。

顺河漫步,野花丛丛,清溪潺潺,绿绿的苔藓漂浮在水面上,顺水漂流,好似被精心梳妆过的长发,飘逸自然。南朝梁江淹《青苔赋》:“嗟青苔之依依兮,无色类而可方。”还有南朝文学家沈约创作的《咏青苔诗》“缘阶已漠漠,泛水复绵绵。微根如欲断,轻丝似更联。”精巧、传神的写出青苔的形态和娇柔。这也恰巧印证了宾川桑园河沿河生态治理的成效。

沐浴在严冬中的纳溪河,波光粼粼的河道,像一条游曳的青龙,延伸出无限的希望;铺满了绿荫和奇幻艺术的河堤上,精雕细琢的青石板演绎出一串串深邃的故事;蕴含着文化和文明的绿林中、小亭里,络绎不绝的行人、怡然自得的老人、呀呀学语的孩童,奏出了心灵与山水同美、自然和谐的旋律,一幅“人、自然、文化”的画卷骤然展开,让人情不自禁的想起20多年前因得不到有效治理经常洪水泛滥的纳溪河,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纳溪河畔,悠悠长水。这里孕育了宾川4000多年的人类文明史,河畔的白羊村遗址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是四千多年前的亚洲水稻早期产地之一,也是云贵高原地区目前所知年代较早的以稻作农业为主的文化遗存。遗存有房址、墓葬、家畜的遗骨、褐陶、数量众多且具特色的石刀等﹐对长江上游地区的葬俗、古代人类的文明进程和云南原始农业,特别是水稻种植等方面的研究具有很高的价值,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登临凭吊,站在这个突兀隆起的河畔台地上极目远眺,看河水萦带,群山纠纷,看莽莽苍苍的宾川坝子平畴万顷,田园如画,风光旖旎的两岸连片橘果园、葡萄园和石榴园,宛若镶嵌在这锦绣大地上的一颗颗翡翠宝石。宾川的先民,在这块古老神奇的土地上,一代又一代的垦殖开发,书写了一章又一章灿烂辉煌的农耕文明史,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杨宏毅/图文 施德兴 何国松 梅利彬 王静红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