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 敢想敢干】州城:“大产业 小产品”走出特色致富路


红坎子的葡萄、华侨社区的柑桔、周官的枣子、山岗的香叶,形成大产业小产品闯出了州城镇特色致富路子。



州城镇人民政府镇长张莉莎介绍,“州城镇是农业大镇,依托气候、土壤、区域等优势,为达到增收富民的目标,在发展特色农业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调整、不断总结,确立‘大产业+小产品’发展模式。大产业就是持续发展葡萄、柑桔两大主导产业,小产品就是因地制宜发展枣子、香叶 、石榴、冬早蔬菜等,以优势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全镇形成了‘镇有主导产业,村有特色产业。’的特色农业发展格局。”


大产业稳基础


瞄准优势特色,聚焦主导产业,以葡萄和柑桔两大长效产业作为抓手,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全镇水果种植面积达37370亩,种植葡萄22177亩,辐射带动农户9500余户、38000余人,品种主要以红提、克瑞森为主,打造了龙邑阳光玫瑰葡萄种植示范基地。种植柑桔9878亩,辐射带动农户3000余户、12000余人,品种主要以沃柑、椪柑、脐橙为主。为打造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州城镇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抓实农业科技的推广运用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推行农产品优质化、特色化和标准化生产,引导农民参与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全镇农产品的生产水平、档次和市场竞争力得到有效提高。



已种植葡萄七八年的州城村委会南九组村民李锦龙高兴的说:“我家种了葡萄8亩,已挂果5亩,小苗3亩,去年葡萄价格比较好,我家葡萄收入在22万左右,除去成本还有16万左右,种植葡萄以前我家是开大车,风险大不说收入没有种葡萄好。”


小产品创特色


如今葡萄、柑桔产业已经成为州城镇的主导产业,但是由于各村的地理位置、土壤环境的不同、土地状况及市场需求等原因,各村产业发展不平衡。针对不同村的发展现状,州城镇党委、政府积极引导各村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策”的发展思路,采取长短结合,用小产品带动产业发展。



枣子、香叶、冬早蔬菜(葱、蒜、蕃茄、豌豆、冬早蚕豆)等产业发展迅猛,种植枣子2991亩、香叶2000亩、冬早蔬菜24210亩,全镇形成了“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格局。说起枣子就不得不从周官说起,黑腰枣在周官已有百年历史,周官村于2002年大面积推广种植,至今都是周官村的最重要的产业支柱。引进新品种“天下第一枣”和冬枣,实现了枣子产业的转型升级,光是枣子收入就达2200万元。香叶天竺葵(别名摸摸香),是精油类植物,也是州城镇支柱产业之一。在发展冬早蔬菜及作物间套种产业过程中,又在老赵、前所集中推广葡萄套种豌豆及葡萄套种番茄核心示范区建设,蹇街、白庄、山岗葱蒜规范化种植成效明显。



“我们周官村几乎家家都种枣子,是家庭经济主要收入来源,但由于传统种植、管理技术,品种得不到引进和改良,导致枣子品质下降、竞争力不强。为了提高枣子的品质,促进农户增收,我们引进新品种天下第一枣和冬枣,并进行精细化管理、科学化种植、系统化销售,现在枣子产业仍然是我们的主导产业。”周官村党总支书记王春说道。



目前,州城镇已形成以葡萄、柑桔、枣子、香叶、冬早蔬菜五大高原特色优势支柱产业为特色的农业产业格局,走出了大产业小产品的产业发展模式,特色产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让农民们鼓了腰包,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致富路。


                                                               杨 芳/图文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