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 敢想敢干】乌龙坝:小豆豆撑起致富大产业
地处宾川坝南端的乌龙坝村委会属温带季风气候,是宾川县的冷凉山区,平均海拔2530米,年平均温度20℃,年降雨量1550毫米,这里特殊的地理气候,适宜种植错季上市的豌豆、白芸豆、蚕豆等农作物。乌龙坝村委会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逐步走出了一条“三豆”特色产业发展的小康之路。
2020年,乌龙坝村委会新村、老村、大箐等6个村民小组共种植的约10000亩豌豆,按照亩产1000公斤,以目前的市场价每公斤6元保守估算,乌龙坝村委会仅豌豆一项就有6000万元的产值,全村委会611户,户均增收约10万元。目前,“三豆”产业在乌龙坝村委会已经逐步成长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大产业。
曾经的乌龙坝是一个闭塞、偏远、靠天吃饭的贫困山区,近年来,按照完善水网、提升路网、延伸电网的工作思路,当地党委政府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对各村组公共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2015年,乌龙坝村委会获得了国家1000万元补助,加上村民自筹部分资金,总投资1345万元,实施了山区高效节水整村推进工程,解决了乌龙坝村委会大片山地的缺水问题。
随着乌龙坝新村到双塘、大理市垃圾处理点到斗顶山、乌龙坝老村到五福山公路的相继建成投入使用,改变了乌龙坝曾经闭塞、人背马驮的交通环境。投资20万元完成乌龙坝老村至苹果基地和双塘农家乐、易地搬迁点变压器和输变线路建设,有力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用电条件。水、电、路的建设发展催生了乌龙坝“三豆”产业的蓬勃发展。
通过组织技术培训、专业合作社示范等模式,当地群众种植“三豆”的技术水平逐年提升。这几天,走进乌龙坝,一片片生长茂盛、种植规范、长势良好的豌豆让你感受到的是标准化种植带来的现代农业景象。方便的交通环境,质优的农产品,吸引了各地客商直接进村到乌龙坝收购“三豆”产品。
“这几天,乌龙坝每天都要出售豌豆100多吨,群众获得80万元左右的收入。“三豆”产业已经成为乌龙坝村委会的支柱产业,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打好夏播鲜食蔬菜这张牌,巩固脱贫攻坚基础,为乌龙坝乡村振兴助力。”在成片的碗豆地边,乌龙坝村党总支书记熊玉军高兴地说。
采访中,我们遇见了正在采摘豌豆的乌龙坝村村民董秀花,她高兴的介绍:“今天我们家请了13个工人来摘豌豆,这几天豌豆8元5角一公斤,今天一天大约可以摘2000公斤左右,可以就近卖给村里的收购商,能卖17000元左右”。
董秀花家今年种植了20亩豌豆,若市场价格稳定的情况下,他们家单独豌豆一项的收入就可以达到15万元以上。而在豌豆地里,她家轮作的白芸豆苗长势也比较喜人,6月底卖完豌豆后,她们家又可以接着管护好套种在豌豆地里的白芸豆,12月份又可以出售白芸豆。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