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喜看侨乡小康新生活

岁月辗转,我们曾经梦想能够吃上舒心可口的饭菜,住着宽敞明亮的房子,人因梦想而勇敢,我们因梦想而成长。在如今梦想又被提及,并且成为一个很真实的话题,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将我们原本谈论的话题一下拉到现实,并且鼓励我们前进。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祖辈们由于战乱被迫从越南回国,被安置在宾川县大营镇居住。在当地政府的努力协调下,盖起了长长的泥瓦房子分配给随迁家庭作为安身之所。虽然房子很长,住着的可不是一户人家,每户七八口人只能挤到不足五十平米的房子,所以那时的客厅也不得不摆设简单的床铺,加上一些堆放的杂物,整间房子就显得很拥挤。曾几何时,羡慕别人住着宽敞的两层楼房时,也期盼有朝一日,自己和家人再也不用挤在这么小的空间里。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生产包干到户,村里人不管男女老少都努力地在土里刨食。只是我们深爱的这片土地给我们的回报却并不多。村里除了种植简单的农作物再没有多少其他的收入,许多人有手艺、能吃苦,但是没个施展手艺的去处。八十年代末,村里人不再指望在家里种地了。听说外面的大城市里有金子捡,纷纷走了出去。青年人,中年人,有手艺的,没手艺的,都想出去捡点金子回来。他们一去就是一年半载的,回来时虽然不是满身金银,总比土里刨出来的多。于是在家里歇上十几二十天的又出去了。

到了九十年代中期,村里农作物种植向各种经济作物转型,大多数家庭通过一年的辛苦比以前有钱了,出去外面的也逐渐回到了村里,更主要的是很多家庭把村里闲置的仓库买来改建,以改善居住条件,长长的泥瓦房不再显得那么拥挤。以前春节刚过没几天,田头地角便都是忙碌的身影。如今没过元宵下地似乎是很丢脸的事了。留在家里的农村妇女农闲时隔三差五就会聚在一起打牌消遣,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啊!原来晴天迎着朝露出门,披着星光回家,雨天便是风里来雨里去,一年到头没几天歇的。

这几年村里的楼房就像雨后的春笋般不断从各个角落冒出来。三层四层,有的外表装修得很漂亮。即便只有一层,算不上楼房,看起来毕竟比那些泥砖瓦房要顺眼得多。室内的装修就更不必说了,光滑得照得出人影的地砖、华丽的墙纸……简直是拿钱往墙上贴,拿钱往地上铺了。就是只刷上白白的石灰看上去也亮堂多了,不再像泥砖瓦房那样阴暗。

每个人都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梦,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着朝气的民族,新时期的中国是我们实现梦想的时代,所以年轻人的梦想与国家民族兴衰荣辱紧密相连,要勇敢追求自己心中的梦想,并付诸行动,为实现“我的中国梦”增添新的活力。


图文/叶木养  

编辑/王静红

责编/欧阳王

审核/朱晓天

终审/吴洪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