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为本,奠基未来(专题片)!

宾川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大理州东部,地处金沙江南岸干热河谷地带,国土面积2563平方公里,总人口36.9万人,辖8镇2乡,90个村(居)委会。宾川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四千年白羊古村、三千年丝绸古道、两千年鸡足古禅、一千年越析古诏、六百年州城古镇、一百年咖啡古树,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全县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以“热气”“灵气”“土气”“洋气”著称,素有“天然温室、热区宝地”“高原葡萄城、南国吐鲁番”之美称,被命名为中国葡萄之乡、中国水果之乡。目前,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193所,在校学生56740人,在职员工3174人。

党政重视,强力推进科教兴县发展战略。强国必先强教,兴县必先兴教。在经济崛起、社会繁荣的嬗变过程中,宾川的教育事业以其创新的教育理念、均衡的发展态势和强大的发展后劲,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满足群众教育需求、培育宾川建设人才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如今,优先发展教育已成为宾川科学发展的主旋律,宾川正大步向更新、更高的发展目标迈进。一直以来,宾川县委、县人民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认真履行政府职责,大力实施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坚持县委常委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优先议教、定期议教,教育工作优先研究、教育经费优先安排、教育人才优先引进、教育困难优先解决,国家教育法律、法规、规章得到全面贯彻落实,辖区内各阶段教育得到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建立了县领导包保联系学校、教育改革发展工作联席会议等系列教育发展保障制度。县人大、县政协高度重视对教育工作的专项视察、专题调研,积极督促有关部门认真办理与教育发展有关的意见、建议、议案和提案,形成了县委、人大、政府、政协高度重视教育、齐抓教育质量提升的良好局面。

正本清源,全面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建设。春催桃李千山秀,雨润芝兰万里香。五年来,宾川县紧紧围绕学校党建工作目标任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教育为抓手,以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和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着力塑造健康、智慧、个性、负责、进取、快乐的阳光青少年,全面落实中小学德育规程,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使命,始终坚持育人为本、育德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抓根本、谋长远,坚定不移推进学校党组织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为加快全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继续实施《宾川县学前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宾川县学前教育3年行动计划》,在民办幼儿园审批、年检、省级示范幼儿园申报、师资培训及内部管理等方面出台了有利于学前教育健康发展的系列政策措施,初步形成了以公办幼儿教育为龙头、民办幼儿教育为支撑、公建民营普惠性幼儿园为补充的多层次立体化学前教育发展体系。抢抓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机遇,成立了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领导小组,高位推进均衡发展工作,成效显著。总投资4.36亿元的宾川一中迁建项目顺利完工实现开班办学,宾川四中晋升为“云南省一级三等高完中”。2019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6.83%。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强化学校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技术两大特色专业,打造美容美发、星级酒店运营与管理、旅游服务、电子与信息技术、计算机及应用五大品牌专业,深化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积极推行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促进产教融合发展。

合理布局,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在推进实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过程中,对照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评估的10项指标要求和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20项底线要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一步优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努力增加教育经费预算,确保实现“三个增长”,全县共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设项目420个,总投资31529.24万元,对87所义务教育学校实施改扩建,完成征地332.32亩,兑付征地补偿款2531.16万元,顺利通过国家督导检查,被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认定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总投资8249.37万元的县幼儿园整体搬迁项目顺利完成并成功创建为省一级一等示范幼儿园,投资3600万元的萂村完小整体搬迁项目建成投入使用,投资5752万元的鸡足山镇九义学校实现整体搬迁,投资1270.38万元采购的图书、仪器、计算机、视频监控、食堂设备等设施设备已全部到位。2016年—2019年,全县普通高考一本上线率从5.97%提高到11.13%,涌现出城镇初级中学,育英实验学校、州城一中、排营中学等一批义务教育阶段优质学校,宾川县城镇中学被省教育厅命名为“我们身边的好学校”。

强化培训,打造德才兼备师资队伍。按照“满足需要,适当富余”的原则,五年来共招聘补充各类教师346名,加强音体美和信息技术教师的补充,为“开齐开足”各类课程奠定基础。从2014年1月起,按照城区、坝区、山区以及艰苦边远学校,每月分别以400—700元四个档次落实乡镇工作岗位津贴;从2016年1月起,按照城区、坝区、山区、艰苦边远学校以及学生在3人以下学校,每月以500—1000元五个档次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牢固树立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教师队伍建设理念,充分发挥全体教师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学风建设中的示范作用,全力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五年来,通过国培计划、教师继续教育、外出跟班培训、“请进来”等形式,共组织教师培训40917人次,有效促进了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完成“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晒课3673节,推荐评选县优396节、州优36节、省优9节、部优2节,全面提升教师现代教育应用水平和教研能力。同时,充分利用人教社挂钩帮扶我县的优势,举办“人教・宾川教育名家讲坛”16场次,培训教师4500余人次。

示范引领,凸显学校特色内涵。近年来,宾川县结合本地人文历史、民俗风情,积极开展校园特色文化创建活动,各学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州城镇各中小学校把弘扬红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主旋律,宾居镇乌龙坝完小把白族传统舞蹈“霸王鞭”作为课间操彰显了地方特色,拉乌乡、钟英乡各学校将篝火打跳作为每周必修的民族文化课程进行传承。通过积极开展创建活动,目前全县共有省级文明学校10所、省级绿色学校4所、省级科普教育示范校2所,省级示范家长学校3所、州级示范家长学校10所、州级流动人口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3所,州级示范家庭教育指导中心1个、州级育人环境建设优级校42所、州级红领巾示范校7所、州级生态文明学校2所。2018年9月,县教育局荣获教育部关工委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读书活动“红旗飘飘,引我成长”先进集体。金牛二小被全国红办命名为“红军小学”。全县8所学校被命名为省级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学校。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相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 宾川教育将勇立潮头、扬帆远航,为建设教育强县、争创人民满意的教育谱写更加绚丽的篇章!


供稿/宾川县教育体育局

编辑/王静红

责编/欧阳王

审核/朱晓天

终审/吴洪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