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理行动】强化教育,德智体美劳一个不能少!

为提高全镇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鸡足山镇多所学校各出奇招,通过开发具有特色的劳动教育基地和德育实践基地,开设特色课程等,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劳动素养。

位于新川村委会的新川完小,学校在严格落实每周一节劳动课的同时还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修理桌椅、整合土地资源,打造了以蔬菜和果树种植为内容的劳动教育基地。

教师郑文国介绍,新川完小非常重视学生的劳动技能教育 ,有时按照劳动技能课本来上课,有时到劳动基地修剪芒果树、石榴树,让学生学一些种菜、施肥、除草的技能,学生也很快乐。

对于每周的劳动课,孩子们总是特别积极,大家拿着小锄头、镰刀、水桶等工具,为菜地浇水、松土、施肥,在大家的呵护下,基地内的蔬菜还是茁壮成长了起来。碰到蔬菜成熟的时候,孩子们还可以一起收获自己的劳动成果和满满的幸福感。

学生茶金品开心地说,他们每个星期都有一节劳动课,学会了种菜、浇水、除草。

打造劳动教育基地并不是新川完小的“专利”,放眼炼洞明德小学,孩子们也有自己的“责任田”。此外,学校还开设了特色课程,茶艺正是其中之一,每学期,老师都会组织学生们开展茶艺教学,通过“烧水、润杯、闻香……”一个一个环节带着学生动手操作,不仅缓解了学习的劳累,培养了大家的动手能力,也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孩子的心性。

学生李诗婷说,学习茶艺的过程,感到很好玩,也让自己学会一项有用的技能,学会之后在家里就可以给家人泡茶喝了。

在大坝子完小,每天打扫卫生、不定期给菜园浇水已经成了学生习以为常的事。为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强化内务管理,学校特意组织了一次内务整理竞赛。由老师示范一次如何叠被子之后,再让大家一起动手比赛,看看谁能又快又好的完成。

在比赛中表现抢眼的学生李建辉高兴的说,每天早上起来大家都要叠被子,看到自己被子整整齐齐的觉得很舒服。

目前,鸡足山镇多所学校通过形式丰富的劳动教育和特色课程,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同时学会了基本的生活知识和技能,逐步培养自理、自立能力,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后续,各学校还将继续抓好劳动教育和特色技能培训,推动建立“劳动+活动+习惯养成,课程+基地+德育”的劳动教育体系 ,通过劳动教育,实现以劳强体、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润美、以劳创新。

鸡足山镇中心校校长李江说,2020年以来,中心校通过深入开展劳动教育,厚植“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好日子是干出来的”、“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的劳动价值观,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今后中心校将积极创建一批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引领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

在这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校园里,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沟通能力不断得到提高,综合素养进一步提升。学生们快乐地劳动着、体验着、成长着,开阔了视野、经历了美好……找寻到开启幸福人生的密码!


图文/王建军 郑晓龙 

编辑/王静红

责编/欧阳王

审核/朱晓天

终审/杨凤云 吴洪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