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红色资源讲党史】李家院的故事
系列报道之三
1936年4月初,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六军团长征经过宾川,在热区大地播下革命的火种,为进一步发挥宾川红色资源的重要作用,促进全县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持久开展,讲好宾川红色故事,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奋发有为,开拓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进取精神,宾川县融媒体中心推出《红军长征过宾川》系列报道,通过讲宾川红色故事,追寻红色记忆,传承党的优良传统,敬请关注!
李家院的故事
1936年4月,红军长征途径宾川,在热区大地留下了一段红色的足迹,播撒下了红色的火种,与当地老百姓之间发生了许多“军爱民、民拥军”的感人故事。今天,我们的故事就从一座陈列馆说起。
“红军长征过大理陈列馆”位于州城镇周官营村,这里曾经是清末举人李荫华的故宅,占地面积约1300平方米,当时,它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红二军团第四师临时指挥部”。1936年4月19日,由贺龙、肖克等人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在占领祥云城后,继续北上进入宾川境内,当时的红二军团第四师临时指挥部就驻扎在这里。
这是一座一院三坊一照壁的白族老宅,青瓦白墙渗透着古朴与沧桑,看到照壁上毛主席去安源的残旧画像,让人一下子想到了80多年前那个艰苦卓绝、抗争到底的革命年代。
在陈列馆一角的围墙上有这样一条字迹模糊的标语:“打倒卖国的南京政府 红二政宣”据了解,当年红军走后,国民党兵随即追来,他们挨家挨户追查红军伤病员,清除红军留下的传单和标语。李家怕标语被国民党发现,立即用生石灰浆把标语涂抹覆盖起来。1953年,人们无意间发现了这条标语,才把它保护了起来。当年,红军在宾川留下了很多标语,但只有这一条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1988年,大理州人民政府把这里列为了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军在攻克州城之后与老百姓秋毫不犯,还竭尽所能的帮助困难群众,并且广泛宣传红军的革命政策,宾川老百姓深刻体会到了红军是穷苦人民的队伍,都纷纷报名参军。短短三天,就有270多名宾川人加入了红军的队伍。李荫华老人的两个儿子李璠和李璞两兄弟也毅然决然加入了红军。但不幸的是,他们都牺牲在了长征途中。
虽然,红军长征途中很多人都倒下了,但他们保家卫国、身先士卒的革命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宾川人“听党话、跟党走”,奋发有为、报效祖国!
整理摘录于《红映宾川》
编辑/李丹
责编/李丹
审核/朱晓天
终审/杨凤云 吴洪彪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