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角团山村:抓住关键解难题 老村子焕发新活力

力角团山村:抓住关键解难题 老村子焕发新活力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力角镇鱼棚村委会团山村立足实际做好水文章,解决关键问题,因地制宜发展香叶、蔬菜等优势产业,让老村子焕发新活力。

团山村位于力角镇西北边,距离鱼棚村委会2公里,海拔1720米,年降水量仅120毫米,是力角镇典型的贫困村,主要居住着土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群众,住房主要以土木结构为主,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缺水是制约当地发展致富的关键因素。今年50出头的李伟一家2014年被纳入贫困户,他说几年前,因为缺水,耪庄稼只能靠天帮忙,产业也发展不起来。

“以前就是种玉米,种红花,就是这两样,除了之外,种了一点花椒,收入很少”。说起几年前生活,力角镇鱼棚团山村村民李伟不经感慨。

2016年2月,力角镇实施了团山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项目,通过上级补助、部门整合等方式先后投入近400万元,实施了1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5户随迁户安居工程,实施进村入户道路硬化456米,安装太阳能路灯13盏;新建水冲式厕所1座,绿化村了内空地。此外,通过水利部门行业扶贫,投入60多万元实施了人饮项目,解决了生产生活用水难题,让搬迁群众在老村子过上了新生活。

据挂钩鱼棚村的力角镇党委副书记黄月忠介绍,我们实施了生产生活用水这个项目,在我们旁边甸头坪村这里打了一眼深井,解决我们鱼棚团山生活缺水问题,同时多余的水量还解决生产用水问题,通过这个项目实施以后,我们的冬早蔬菜产业、香叶产业就发展起来了,成为我们易地扶贫搬迁点一个新兴的致富产业。

李伟曾是村里的贫困户,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帮扶,2017年5月,李伟一家告别了居住了近30年的老屋,顺利的搬进了安全、漂亮的新房。随后,李伟还开挖了一个400平方的蓄水池,并开始积极发展养殖业和蔬菜产业,拓宽致富路。

 “以前卖的一万多块钱,现在卖的四万多块钱,翻了三倍多,现在水电路都通了,现在也好过了”。说起现在的生活,李伟一脸喜悦。

现如今,走进团山村,整齐漂亮的安居房呈现在眼前,水、电、路、网都已入户,小村内道路纵横交错,鲜艳的三角梅、葡萄爬满栅栏,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总体上我们整个村民的生产生活习惯的到了改变,精神面貌也有所提升,和我们坝区的一些村组一些群众的思想也越来越接近,我们鱼棚团山村整体的村容村貌得到了改善。产业得到了发展,群众的收入有所增加,还有我们的饮水住房包括医疗教育脱贫等脱贫的保障都得到了有效的解决,正真达到了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力角镇党委副书记黄月忠这样说。

             吴洪彪 朱晓天  张玲  白乘仲/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