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川:抓实产业发展 筑牢移民致富基础





近年来,宾川县加大产业扶持和科技培训力度,积极引导移民群众发展优质水果产业,让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会致富。









新川村村民茶学贵是小湾水电站水库移民,2009年从巍山县搬迁到宾川。在茶学贵家的葡萄地里,宾川县植保植检站的专家正在指导他进行葡萄产后管理。2010年,茶学贵就开始尝试种植葡萄,但因为缺乏经验和技术,收成并不理想。这几年,当地政府为了帮助移民群众发展产业,经常派专家到村里开展培训。专家的指导加上经验的积累,让茶学贵家的5亩葡萄大获丰收。

“到今年是最高的一年,最丰产的一年了,今年投资接近7万左右,毛利润是22万零一小点。”茶学贵激动地说道。 









作为宾川县农业推广研究员,何建群从2009年新川村委会成立之初,就承担起了移民群众的种植技术培训工作。10多年来,何建群手把手教会了他们如何种植、管理葡萄。现在,新川村共发展葡萄、柑橘、石榴等优质水果2600多亩。

何建群告诉记者,现在葡萄也收结束了,现在要着手对移民群众进行葡萄产后管理培训。这几年以来,对移民群众的培训都是根据不同的生长时节,生长节令进行培训。









除了技术培训外,宾川县还通过项目建设扶持移民群众发展产业,累计投入6000多万元,在新川村实施50多个建设项目,包括生产用水补充灌溉工程、田间机耕路修建及硬化、人畜饮水补充完善工程以及农产品交易市场等。村镇两级还用活新川村集体经济收入,设立产业发展公益基金池,为移民群众提供资金保障。

 宾川县鸡足山镇镇长曾建淼介绍,移民群众要发展产业,可以到村委会,按照程序申请基金池,最低的是几千,最高的可达两万,申请基金池给予适当的补助,就可以发展他们想种植的或者养殖的项目。









11年来,新川村实现了从“产业零起步、思想等靠要、环境脏乱差”到“产业兴、干劲足、村容靓”的蜕变,村民群众的“钱袋子”也一天天鼓了起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