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讯副刊】沿着红军的足迹(诗歌)



      沿着红军的足迹(诗歌)

              张橙子

       沉寂的土地也会有雷声

黑夜,需要灯火的指引

从江西瑞金出发的那支队伍

高擎北上抗日的旗帜

他们翻过了雪山草地

在旧中国的土地上

播洒了革命的种子

陕北的灯塔

召唤着热血的军民

       1936年4月,一支叫做

红二六军团的队伍

从梁王山和观音箐两个方向

进入宾川

他们滞重的脚步

给这片古老的土地

带来了救亡图存的消息

他们的信念和决心

让这里的人民有了

振臂一呼、参加抗战的欲望

在80多年前的那几个夜晚

红军的队伍

在这片赤色的山川里行进

因为体恤沿途的百姓

他们没有向当地征粮派款

他们,身着残破的衣服

饥馑,苍白着他们的面庞

       但他们纪律严明

在经过的村庄秋毫无犯

他们在周官和新庄短暂停留

他们给村里的群众担水扫地

也给群众讲革命的道理

把红军的主张写在了墙上

他们也英勇果敢

敢于消灭拦路的敌人

他们攻取了州城

让这座古镇响起了枪声

他们打土豪、开粮仓

把粮食分给穷人

他们宣传保家卫国的道理

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270多名英雄的儿女

参加了红军

在这片沉睡的土地上

点燃了火炬

红军是人民的队伍

他们与人民血脉相连

       红军是革命的队伍

他们在中国最危难的时刻

挺身而出

唤醒了同胞抵御外侮

反抗强敌的信心

从1936年4月19日至22日

红军的队伍

在赤色的山川里行进

犬吠在黑夜里挖出孔洞

凝露,迟滞着倦怠的步履

小刀一般的冷风

刮在瘦瘦的脸上

但他们从未动摇过

北上的决心

有时,他们在小村里驻留

军士们沿街而卧

枕戈待旦

就有破旧的窗里

射出温暖的灯光

有人迟疑地打开院门

迎进了这支衣裳单薄的队伍

战士们喝了数日来的

第一餐热粥

他们中的许多人

记住了那盏摇曳的灯火

更加坚定了

为穷人打天下的信心

       红军的队伍在赤色的山川里行进

经过4天3夜,途经6乡1镇

行程90多公里

经过炼洞、鸡坪关

走出了宾川的地界

但他们留在这片热土的身影

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宾川人

在抗战、倒蒋和

建设新中国的斗争中

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篇章

如今,宾川的土地上仍然传颂着

红军与人民鱼水交融的故事

新时代的宾川人仍然爱着红军

他们把英雄故事搬进博物馆

搬进红色旅游的导游词

说给慕名而来的人们

新的时代,新的征程

宾川大地上仍在发生着传奇

沿着红军的足迹

       高原农业在热区沃土上

续写着业绩

八月,干热河谷里的人们

身上流着苦咸的汗水

脸上挂着收获的甜蜜

一串脆爽多汁的笑意飘过

田野的风就有了醉意

在这高原的热土之上

二十万亩的葡萄手拉着手

铺天盖地而来

要卷走那烧心烧肺的贫穷

而云集的客商甩出的钞票

真的就砸出了安居的房屋

       砸出了铮亮亮的汽车

沉甸甸的银行卡,和

农民自己的GDP

沿着红军的足迹

勤劳的宾川人学会了勇敢

学会了思考和奋斗

沿着红军的足迹

红火、富足的日子

正从曾经的沧桑中,走来


作者/张橙子

编辑/杨宏毅

配图/杨宏毅 杨金艳

审稿/吴洪彪

终审/杨凤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