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锦旗背后的故事——海良村杨克林的脱贫之路

锦旗虽轻  感恩心诚

3月15日上午,一阵鞭炮响声过后,一对父子拿着一面锦旗走进了力角镇人民政府。他们找到了挂包帮扶自己三年的镇发展经济办公室主任施翔,将这面锦旗送到他的手中。

施翔看是自己的“亲家”来了,还带着一面锦旗要送给自己,连忙说:“老杨,你们两父子这也太夸张了吧!”

老杨(杨克林)却笑着说:“不夸张,不夸张!你这么多年来尽心尽力地帮助我们——孩子他妈看病做手术,家里发展产业……这些都离不开你的帮助。最重要的是党和政府的恩情我们不能忘!这面锦旗是礼轻情意重啊……”

随后,施翔和杨克林父子坐下聊起了家常,杨成还满怀信心地向施翔介绍家里2021年的产业发展计划……

挂包帮扶  鱼水情深

杨克林家住力角镇海良村委会大海良组,家中有妻子山和枝、儿子杨成共3人。他们原本是一个小康家庭,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儿子杨成在2016年12月不幸遭遇严重车祸,造成一只手臂上肢三级残疾。同年,妻子山和枝罹患糖尿病并伴有多种并发症,每个月用于住院治疗、服药的支出骤然增加……劳动力不足和巨额的医疗费用支出给了这个家庭以沉重打击。到2017年底,家里的家庭纯收入只有9180元,人均收入只有3060元,整个家庭陷入了贫困。

力角镇党委政府与海良村委会对杨克林这样的因残、因病致贫的家庭保持高度关注,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多次到杨克林家确认贫情,并严格按照贫困认定相关程序开展村级评议、公开公示并报请县人民政府审定,于2018年6月将杨克林户纳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精准帮扶。

按照全县脱贫攻坚“挂包帮”工作要求,镇发展经济办主任施翔挂包帮扶杨克林户,他们就这样联系在了一起。

随着入户帮扶次数增多,施翔对杨克林家的情况更加了解,除了政策宣传、产业帮扶以及逢年过节的慰问之外,他还积极谋划协调,帮助这个家庭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

杨克林妻子山和枝患有糖尿病及并发症,术后创口很难愈合,到下关做子宫肌瘤切除手术时,几家大医院都不愿接收。经过施翔多方联系以及镇驻村扶贫工作队的积极协调,最后将山和枝转至州中医院成功实施手术。

儿子杨成是退伍军人,但因一只手臂残疾,很难找到稳定的务工企业。施翔结合杨成实际协调联系,帮助其到金牛镇彩凤村的一个柑桔基地务工11个月,不仅增加了收入,还学到了柑桔种植管理技术。

脱贫致富土变金

时间转眼就到了2019年,这两年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政策关心支持下,通过施翔的热心帮扶以及杨克林父子的自力更生,整个家庭的面貌大为改观。

两父子运用先进的技术发展柑桔种植产业,在宾川佳鸿养殖合作社的结对帮扶下开展生猪养殖产业,再加上低保保障、医疗保险和其他扶贫项目的扶持,杨克林户的家庭收入稳定增长到了10000余元。

按照贫困户脱贫销号“双认定”工作要求,经过贫困户自评、村小组评议、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审核并报请镇、县人民政府审定后,杨克林户进行了贫困户脱贫销号,这个家庭自此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脱贫不脱政策,摘帽不摘帮扶”。2020年以来,施翔严格执行各级党委政府有关脱贫攻坚工作要求,继续对杨克林户进行深入联系帮扶,于是才有了之前“老杨”放鞭炮、送锦旗的场景。

随着国家“十四五规划”拉开序幕,力角镇将按照中央和省州县党委政府的政策要求,继续做好对已脱贫贫困户的后续挂包帮扶,落实好脱贫攻坚转向过渡到乡村振兴的政策衔接工作,用工作实绩让全镇人民群众一起共享镇域经济发展的新成果。


图文/杨爱恒

编辑/徐晓霞

责编/王翠芳

审核/安建雄

终审/杨凤云  刘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