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带你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一)

带你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之一

过去五年主要工作回顾
五年来,我们坚持发展为要增动力,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01

预计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93.89亿元增加到165.54亿元、年均递增7.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3.93亿元增加到6亿元、年均递增8.9%,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由91.62亿元增加到140亿元,贷款余额由77.23亿元增加到13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4.6:16.7:38.7。2018年、2019年连续被表彰为全省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先进县,县域经济考核由全省第31位上升至第20位。

02

获批“三品一标”产品64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8个、“云南省十大名果”2个,连续两年创建为“一县一业”省级示范县,全州首家创建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预计农业总产值由75.68亿元增加到144亿元、年均递增13.7%。主动承接洱海流域产业转移,投资32.48亿元完成滇西水泥厂迁建等28个重点工业项目。预计工业总产值由56.88亿元增加到75亿元、年均递增5.7%,预计规上工业总产值36.14亿元增加到43.42亿元、年均递增3.7%。

03

创建为云南省旅游强县和旅游扶贫示范县,鸡足山景区创建为中国体育旅游精品景区、被列入云南省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预备名录、国家级旅游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通过验收、被命名为“徐霞客游线特殊纪念地”。预计旅游社会总收入由43.8亿元增加到63亿元、年均递增7.5%,限额以上商贸企业达54户,农产品上行销售额累计达3.45亿元,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9.37亿元增加到42.59亿元、年均递增7.7%。

五年来,我们坚持尽锐出战齐攻坚,脱贫攻坚全面胜利
01

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累计投入资金18.6亿元实施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扶贫项目1823个,建成易地扶贫搬迁点24个,920户3586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摆脱了“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困境。因地制宜探索“党支部+”产业扶贫模式,932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利益联结全覆盖。

02

人教浦东结对帮,沪滇协作齐发力,投入1.31亿元实施沪滇协作项目41个。中央、省州各级干部和5387名扶贫工作队员倾力奉献、苦干实干,3个贫困乡镇、5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0487户37374人全部脱贫退出,2018年成为全省首批脱贫摘帽县之一,提前1年消除绝对贫困。坚守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做好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03

扎实开展“一平台三机制”四个专项行动,纳入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管理787户,帮扶消除风险273户。完成罗官、沙址、柳家湾3个州级乡村振兴试点建设,创建省级美丽村庄2个、州级美丽村庄3个。

五年来,我们坚持项目建设破瓶颈,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01

预计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5亿元、年均递增10%,争取到中央和省下达项目资金6.81亿元、政府债劵资金25.61亿元。实施海稍水库扩建、鲁地拉提水等29个重大水利项目,年供水能力达1.73亿立方米,水利化程度达83.2%。大型灌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创建通过省级验收,被命名为国家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县。

02

大永高速宾川段建成通车,结束了宾川不通高速的历史。完成264条农村公路和135个安防危桥项目建设,通车里程达4622公里。以高速公路为骨架,国省道、县道为支撑,乡村道为网络的综合交通路网初步形成。董家地、水井坡光伏电站并网发电,全县太阳能光伏总装机规模达29万千瓦。

03

天然气利用工程(一期)通气运行,铺设燃气管道95公里。新建加油站5座,全县加油站达30座,成品油供应网络逐步完善。实现行政村、旅游景点等重点区域4G网络、光纤全覆盖,建成5G基站125个。

五年来,我们坚持建管并重提品质,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01

完成越析路、政通路等9条市政道路建设。投资15.2亿元的44个“美丽县城”项目完成投资6.49亿元。投资54.56亿元的惠丰·公园逸品、越析鑫园等15个房地产项目完成投资41.68亿元,鑫泰度假酒店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完成县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及配套管网建设,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0.24%。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县城区机械化清扫率从65%提升至80%,创建为国家卫生县城,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深入开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被评为全省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先进县城。

02

实施农村危房改造5980户、抗震安居工程2300户、城镇棚户区改造5855户、4个华侨社区危房改造158户、老旧小区改造75个,群众居住品质大幅提升。高质量完成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及“回头看”,年均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94%。河湖长制全面落实,扛牢长江十年禁渔政治责任,清理“四乱”问题143个、河渠141.85公里,划定岸线316.85公里,清“四乱”专项行动被评为省级优秀,鲁地拉水库被评为省级美丽水库。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成效显著,实施砖瓦窑煤改气201口。

03

完成营造林12.9万亩,森林蓄积量达729.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56.39%,城乡生态环境显著提升。县城建成区面积6.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31.25%,县城绿地率38.66%,创建为国家园林县城。

五年来,我们坚持改革创新扩开放,发展活力有效激发
01

政府机构和公车改革全面完成,殡葬改革、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成效显著,被列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县推进试点县、国家第三批双创示范基地。医药卫生体制和国企改革稳步推进,组建县医疗集团、县水投(集团)公司,县域医共体建设步伐加快,入列全省国家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县。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扎实开展营商环境十大行动,调整行政权力事项479项,“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成效显著,被表彰为云南省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平台建设先进县。

02

严格落实县处级领导挂钩联系企业纾困制度,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全面落实招商引资工作“十条措施”,强化“一把手”招商,成功引进神农集团、浙江永达电力、江西华葆等企业落地宾川,五年累计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05个,引进州外到位资金271.68亿元、年均递增4.2%。

03

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企业57户,创建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安全示范区和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出口基地备案面积28.48万亩,农副产品出口额累计达26.86亿元。

五年来,我们坚持倾心尽力强保障,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01

预计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29093元、12800元增加到42200元、20108元,年均分别递增7.7%、9.5%。投资4.8亿元实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项目420个,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111所,被认定为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鸡足山镇九义学校等4所学校实现整体搬迁,县幼儿园创建为省一级一等示范幼儿园,金牛二小被命名为全国“红军小学”,宾川四中晋升为省一级三等高完中,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逐步形成,特殊教育学校开班办学。

02

县医院通过省级提质达标验收,县妇幼保健院门诊综合楼、县疾控中心业务综合楼完成建设,省级健康促进县通过评估验收。全民健身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完成县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宾川丛书》《宾川民俗志》出版发行,白羊村遗址和博物馆主体工程完成建设。寺前村、萂村、尼萨村被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完成县社会福利中心、5个乡镇敬老院、7个村级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

03

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93606人次,城镇新增就业15187人次,特困供养、创业扶持、转移就业等惠民政策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工作稳步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坚决扛起疫情防控政治责任,投入疫情防控资金7965万元,建立县乡村组户五级网格化管理体系,排查管控涉疫重点人员3223人,完成疫苗接种72.29万剂次,派出531名民兵、医务人员、公安民警支援边境疫情防控。

五年来,我们坚持民主法治促和谐,社会治理成效显著
01

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决策,坚持重大事项向县委报告。依法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州县人大代表建议671件、政协委员提案616件,办结率、满意率均达100%,政府效能不断提升。抓实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工作,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州实施办法。

02

深入推进“平安宾川”建设,完成执法办案管理“四中心”建设,扎实推进“雪亮工程”。扫黑除恶斗争和禁毒防艾人民战争成效显著。县公安局被评为全国优秀公安局,乔甸派出所创建为省级“枫桥式”派出所。信访体系建设更加完善,创建为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鸡足山司法所被表彰为全国模范司法所。以宗教活动场所四至范围界定为重点的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经验在全省推广。

03

着力加强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城乡消防、食品药品、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五年来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鸡足山景区连续38年未发生森林火灾。国防动员、外事侨务、人防、气象、供销、档案、妇女儿童、关心下一代、红十字、搬迁安置、抗震救灾等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


编辑/杨宏毅

审稿/吴洪彪

终审/杨凤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