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红色资源讲党史】烟 盒

系列报道之六

1936年4月初,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六军团长征经过宾川,在热区大地播下革命的火种,为进一步发挥宾川红色资源的重要作用,促进全县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持久开展,讲好宾川红色故事,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奋发有为,开拓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进取精神,宾川县融媒体中心推出系列报道,通过主播讲宾川红色故事,追寻红色记忆,传承党的优良传统,敬请关注!

烟 盒

1936年4月20日,天蒙蒙亮,红军长征队伍到达周官营。由于国民党政府的反动宣传,人民群众不明真相,对红军的到来产生了恐惧心理。周官上营季飞泉家只留他一人在家,其余的人都跑到山上躲避去了。一行红军队伍来到他家大门前喊:“老乡开门!我们是穷人的队伍,你们不要怕……”听到这亲切的叫声,季飞泉心想,听他们的动静,像是好人。他便起身到了大门前,打开门一看,一排整齐的队伍站在门前,每个战士都微笑着,一双双可亲的眼睛望着他。季飞泉看到这一切,恐惧的心理渐渐消失。

队伍前站着一个胖胖的高个子红军,客气地对他说:“老板,借你家房子住一住”。季飞泉说:“住就住嘛”。红军住进他家后,连长拍拍季飞泉的肩膀,叫他坐下,便问起他家的生活情况,季飞泉说日子过得不好,没有粮食。连长看他穿得破烂,就叫战士抬了几袋谷子给他,还给了他一件衣服、一床被子。季飞泉感动得热泪盈眶,就主动地撮起谷子帮红军舂米,尽管磨破了手,但他却一点也不觉得疼,不觉得累。舂够两天吃的后,还帮助他们挑水、煮饭、找柴、找菜,忙得不亦乐乎。第二天早上,红军把他家屋里屋外扫得干干净净。早饭后队伍要出发了,季飞泉忙来送行,他紧紧握住连长的手,难舍难分。连长从挎包里拿出一个乌黑发亮的皮烟盒,双手递给他说:“这个烟盒请收下,留作纪念。”说完就跟着队伍出发了。季飞泉目送他们离去,一直到看不见了才依依不舍的回家。


整理摘录于《红映宾川》

编辑/李丹

责编/李丹

审核/朱晓天

终审/杨凤云 吴洪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