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川时讯•文化周刊】山乡楹联书真情
2021 / 08 / 10
来源:未知

山乡楹联书真情 罗春华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才拉开序幕,各项事业都还在酝酿萌芽之中,我们国家的文化、科技人才也很紧缺。
我读中学时,和我堂兄学军去亲戚家玩,正遇他们办喜事。我那堂兄是一个师范生,我是一个高中生,在亲戚的眼中,我俩是学问最高的人,在找不到人写婚联的情况下,一看见我们就大喜过望,如获至宝。于是,写婚联这事就非我俩弟兄莫属了。

1988年,我从大理大学(当年还只叫下关师专)毕业,虽不是国家名牌大学生,但在我们拉乌彝族乡这个落后偏远地区,我却属于解放后恢复高考考起的第一个大学生。属于正规军。这个名气有点大,家乡父老和人民群众对我的期望值都很高,我又是一个语文老师,亲友们办红白喜事请到我,我根本无法启齿说,我不会写。真有点“高处不胜寒”的凄凉感觉。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遇到学校下面的两个写对联民间高人,一个姓李,一个姓何。这两个是同龄人,写对联两个都写得很妙。他们俩有一个不成文的约定,哪一个写对联去抄袭别人的语句,就要被踢屁股。我觉得他们俩这约定很有意思,心里想,这两位贤才大我十多岁都有这点精气神,让我们这些年轻后生汗颜哪!于是我就对他俩说,我也加入你们这个约定,向你们致敬,向你们学习。打这以后,我等于给自己的对联创作增加了更大的难度。

我深知,对联创作和书写也是博大精深的艺术之海,我在海边散步,不知有没有捡到几块彩石?
编辑/杨宏毅
审稿/吴洪彪
终审/杨凤云
投稿邮箱/bcrmtzx@163.com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