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之问”宾川答卷大讨论征文】关于深化资源整合推进检验检测机构改革 切实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的思考
关于深化资源整合推进检验检测机构改革
切实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的思考
县食品药品检测院 王文彪
近年来,宾川县立足产业发展优势,全力打造“绿色食品牌”,通过送检助农、送检入企、送检入户,紧盯全县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以整合检验检测资源为突破口,不断夯实检验检测基础,着力提升全县食品农产品抽样检测、风险监测和专项监测能力,全力锻造“理论强、业务精、作风硬”的检验检测铁军,全县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为宾川县以绿色为底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十四五”期间,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党史学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契机,聚焦主责主业,促进“大理之问”宾川答卷大讨论活动进一步走深、走实,全力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和服务水平,仍须在资源整合、机构改革、实验室建设、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方面采取更多、更实、更新的举措,为全县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一、全县检验检测机构基本情况
(一)宾川县食品药品检验检测院。宾川县食品药品检验检测院(以下简称县食品药品检测院)为县政府直属全额拨款正科级事业单位,主要负责全县食品、药品、农产品、动物产品、粮油、县林产品、柑桔黄龙病等检验检测工作。县人民政府分管副县长兼任县食品药品检测院院长,设常务副院长1人,副院长3人。核定编制28人,实有27人,常务副院长1人,副院长2人,专业技术和工勤人员24人。其中:研究生2名,高级职称4人,中级和初职21人。目前实验室有ICP-MS、气质质、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荧光PCR、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等检测设备近200台(套),检验能力达16个大类200余个项目,涉及水、土壤、蔬菜、水果、酒类、糕点、乳制品、米线、饵丝、腌制品等共100余个品种,通过实验室资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双认证”,是宾川县唯一的食品农产品检验检测机构。
(二)宾川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县动物卫生监督所隶属于县农业农村局,核定编制7人,实有10人,主要负责全县全县动物防疫、检疫和动物产品安全监督,负责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工作和检疫证章的管理、发放工作,负责查办动物卫生违法案件和畜牧兽医行政违法案件,负责动物及动物产品生产环节、经营、运输、屠宰环节的监督管理,负责兽药和饲料生产、经营监督管理和违法案件查处,负责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和违法案件查处;负责动物疫病防控、防疫、畜禽屠宰监督管理和违法案件查处等工作。
(三)宾川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疾控中心隶属于县卫生健康局,核定编制54人,实有48人,其中从事检验检测人员10人。主要仪器设备有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原子荧光等,具有132项食品相关检验检测资质。主要负责全县传染性疾病的病原微生物、血清学、分子生物学检测检验;染事故、中毒事件的实验室毒物分析;疾病和健康危害因素的生物、物理、化学因子的实验室检测、鉴定和评价;食品、水、空气、涉水产品、化妆品、消毒灭菌效果、健康相关产品等指令性监测检验和场所有毒有害因素检测。
(四)宾川县环境监测站。县环境监测站隶属于大理州生态环境局宾川分局,核定编制10人,实有9人。主要负责宣传贯彻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辖区环境质量监测,重点对环境各要素(水、气、声、土壤等)进行监测,及时准确、科学系统地掌握和评价环境质量状况及发展趋势;开展全县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工作,对全县主要污染源排放状况实施监测,掌握污染源排放状况及变化趋势,为排污企业管理及排污费征收提供监测数据;承担应急监测任务,负责污染事件的环境监测,及时准确地提供监测数据。
二、全县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情况
(一)抓资源整合,推进机构改革。一是成立宾川县食品药品检验检测院。2014年在全省首家探索县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改革工作,整合原农业、质监、食药监、粮食等部门职能职责,组建成立宾川县食品药品检验检测院,作为全县专门从事食品农产品检验检测的工作机构。二是2016年创新实施“省县合作”共建实验室,成立大理州质量技术监督综合检测中心宾川分中心(简称“宾川分中心”),同年被列为“云南省县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改革试点县”,授予“云南省县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改革试点单位”牌子。宾川分中心和宾川县食品药品检验检测院实现检验资源、资质“互认共享,相互覆盖”,共同管理、共同承担检测业务,创新开展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有效提升检测服务能力和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二)抓组织领导,加强队伍建设。宾川县食品药品检验检测院为县政府直属正科级事业单位,核定编制28个,其中:管理人员4人,院长1名,由分管副县长担任,不占领导职数,正科级常务副院长1人,副院长3人,专业技术和工勤人员24人,下设办公室、业务质量管理股2个内设机构和宾川分中心、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县计量检定站3个分支机构。坚持把队伍建设作为检验检测事业永恒的主题,常抓不懈,加强人才教育和技能培训,全面提升检验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努力造就班子强、队伍硬、作风实的检验检测铁军。目前全院有硕士研究生2人,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0人,平均年龄36岁,干部职工精神焕发、团结协作、爱岗敬业,全院上下形成敢干事、想干事、善共事、能干事的良好氛围。设立院党组、党支部、工会和妇女委员会,班子和队伍建设持续强化,工作凝聚力、创造力和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三)抓基础建设,提升检测能力。投资1290万元的县级食品安全测资源整合试点项目(果蔬交易中心内)建成投入使用,新建实验室1350平方米,配置先进的ICP-MS、气质质、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仪器设备200余台套,涵盖农残、土壤、理化、微生物等项目。目前,实验室面积达2000余平方米,2018年实验室资质通过“双认证”,检验能力达16个大类200余个项目,涉及水、土壤、蔬菜、水果、酒类、糕点、乳制品、米线、饵丝、腌制品等共100余个品种,负责全县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督抽查、风险监测、委托检验和计量器具检定工作。县级配备了流动检测车,各乡镇、部分农产品龙头企业建立了速测室,实现了送检助农、送检入企、送检入户,全县检验检测体系逐步健全完善。
(四)抓检验检测,严把产品安全关。一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近5年来,每年完成不低于15000个批次的蔬菜、水果农药残留检测任务,合格率达99%以上,样品涵盖各乡镇农田、基地、超市、集贸市场,其中全县各中小学食堂蔬菜水果检测实现全覆盖,为切实保障全县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二是保障产品销售质量。精心组织参加北京、上海、人民大会堂“宾果儿”品牌推介会现场检测活动,完成葡萄、柑桔、石榴等200余个批次现场检测任务,切实保障上市销售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抓计量器具检定。精心组织开展衡器和压力表检定工作,全县各乡镇烟叶收购站衡器检定实现全覆盖,积极主动参与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配合县市场监管部门开展计量行政执法检定服务,为县城区集贸市场和超市检定电子秤、台秤等衡器1000余台次,切实保障市场公平交易。四是抓食品安全抽检,累计完成省州县下达的食品农产品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任务1000余批次,完成160余批次河湖库渠水质检测任务。
(五)抓科技创新,开展柑桔黄龙病检测。依托宾川县“柑桔之乡”的资源优势,创新开展“校县合作”,与云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合作开展柑桔黄龙病生物防控试验,共建柑桔黄龙病检测实验室,2018年率先在云南省首家(截至目前唯一一家)取得柑桔黄龙病检测资质,通过柑桔黄龙病病原菌实时荧光和普通PCR两种检测方法资质认定,柑桔黄龙病检测实现全县全覆盖。2020年实验室创建为职工创新工作室,累计完成700余个批次柑桔黄龙病抽样检测任务,切实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全县柑桔种苗专项整治和柑桔黄龙病防控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六)抓学习教育,转作风促工作。宾川县食品药品检验检测院立足产业所需、企业所难、群众所盼,坚持以优良作风促进业务水平迈上新台阶,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采取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研讨、“三会一课”、技术比拼等形式,组织干部职工开展“大理之问”宾川答卷大讨论,深入查找反思,对照项目建设、资质认定、农残检测、食品抽检、柑桔黄龙病检测、干部队伍建设等六个方面,深刻剖析存在问题症结和能力提升手段,积极开展研讨交流,推动服务云福公司、泉源公司、卢氏食品加工厂、青山佳味饼屋等企业和广大群众的主观能动性,以“学思看、问找改”来推动干部队伍作风切实转变,全院勇于担当、认真负责、主动作为、甘于奉献、注重效率的工作作风正日益凸显,真正为宾川县打造“世界一流水果之乡、文化旅游目的地、全州工贸协同发展重要增长极”战略目标提供了坚强保障。
三、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一是检验检测机构多头设置。目前食品检验机构主要有县食品药品检测院、县疾控中心、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和县环境监测站,由于各部门分头建设,导致资源分散、重复投资、利用率不高、技术含量低、风险监测和预警分析能力不足等问题。二是检验检测体系不健全。目前,基层检测能力不足,设备老旧、检验人员文化层次不高、知识老化,管理水平和操作技能远远不能满足新形势下检验工作的需要。三是经费保障不足。食品农产品检测经费没有列入财政预算,给检验检测工作正常开展和能力提升带来较大困难。
(二)下步工作建议。一是深化资源整合,推进检验检测机构改革,组建综合性的检测机构,将疾控中心、动物卫生监督所、环境监测站等部门承担的食品类检验检测职能职责、人才设备等资源进行深度整合并入综合性的检测机构。二是强化项目政策支撑,从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实验室建设、技术装备投入、资质认证、科研项目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促进改革工作顺利推进,打造综合性实力强的县级检验检测机构。三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新建项目争取力度,进一步完善检验检测设备和实验室硬件条件,逐步建成完备的覆盖初级农产品、加工食品、餐饮食品、农业投入品及相关产品全产业链的智能化的检验检测中心,建立“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检测”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做到所有检测服务不出县。四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对技术人员进行系统化、科学化、专业化的再教育培训,同时选派业务骨干到国家、省州同类技术机构和重点实验室挂职锻炼或跟班学习,力争在实验室管理、检验检测技术、科研研究等方面进行全面提升,充分发挥人才、技术和先进设备的优势。五是保障经费投入,将检验检测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保障检验检测工作顺利开展,更好地发挥检验检测工作保障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作用,为地方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县食品药品检测院 王文彪
编辑/杨宏毅
审稿/吴洪彪
终审/杨凤云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