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川时讯•文化周刊】忙碌的春节


春节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又称过年、过大年。春节本该是一家人团团圆圆,热热闹闹,好吃好喝,走亲访友的最佳时间,然而对于祖祖辈辈生活在鸡足山脚下的我们,春节是一个忙碌的节日。每年的春节,家乡的父老乡亲都忙着为鸡足山的旅客香客服务。古话说得好,靠山吃山嘛,我们靠着鸡足山,依托鸡足山朝山旅游优势,既经营好服务业,又能获得相应的经济收入,乡亲们虽然忙忙碌碌、辛辛苦苦,但是心里始终是快快乐乐的 。



在我的家乡,春节的气氛是很浓的。在大年三十这一天,家家户户就忙着打扫卫生,贴春联,挂灯笼,吃团圆饭,为春节营造了浓浓的氛围。大年三十晚上开始,就会听见整个村子和隔壁几个村放鞭炮的声音,半夜里还会让鞭炮声“炸”醒好几次,让人几醒几睡,在半梦半醒的鞭炮声里体味着年的味道。大年初一清早,家里的男主人早早起床,先去洗漱,然后开大门,放火炮。火炮要在自家大门口放,这寓意着过去的这一年已经平安结束,开始迎接新的一年。之后做饭呈献列祖列宗,特别是要做手工自制的香香甜甜的元宵,然后在大门口点上一对大红香,算是春节的日子正式开始了。




由于家乡在鸡足山景区旁边,春节期间村子里的人几乎都去卖东西、赶马、抬轿子去了,家里只剩老人和孩子。小时候总觉得春节应该是亲朋好友欢聚一堂,把酒言欢,大家一起热热闹闹过新年,为什么一到春节家里都没有人甚至有时候整个村子都万籁俱寂了呢?我想不只是我一个人有这样的想法,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想法。渐渐长大我才明白家乡的春节始终是一个忙碌的节日。
记得小时候,一到春节我是既开心又伤心,开心的是在洗完澡之后能换上爸妈买的新衣服,到村里的大街小巷去炫耀,拿着亲戚给的压岁钱去买火炮和烟花,我们这些小朋友的笑声和放火炮的声音遍布村头巷尾,久久不能停息,整个村子热闹极了;伤心的是春节没有爸妈陪在我身边,我只能跟着外公外婆或爷爷奶奶度过春节。那时候有马的人一到节假日就去赶马驮人,春节是鸡足山景区人流量最多的时候,爸妈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他们从大年三十晚上到正月十五就去马场的房子里住着,不管任何时段只要有人要骑马就会去赶马。直到现在我都清楚地记得,那年的有一天下午,因为实在是太想念爸妈了,我就拿着烟花对着金顶寺方向放,踮起脚尖,手高高的举着烟花,心想爸妈如果能看得见我放的烟花,他们就知道我想念爸爸妈妈了。





直到我读初中,在春节的时候跟着妈妈去赶马。那时候不像以前人马住在马场上,而是每天早上要从家里去马场,晚上回家。从正月初一到十五一直是这样的节奏,这才真正体会到春节去赶马的不容易,累是真的累,可在过春节的时候我能和爸爸妈妈在一起,那些所有的累都融化在汗水里蒸发了。在马场上能看到和我年纪相仿甚至比我小的人也加入到赶马的队伍中,他们的脸上没有太多畏难情绪,相反多了些笑意。



到现在对过春节是否和家里人、亲戚朋友们在一起,我没有太多的想法,彼此之间都知道忙,但心里对彼此的祝福是毋庸置疑的,从小到大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春节模式。今年我在冷水箐香会街卖香,早上六点起床,那会虽然天还没亮,但可以看见远处的房屋已经灯火通明,在村巷上有许多点着手电筒的行人,这个时间段整个村子就像被“点燃”了一样,有小轿车、摩托车、三轮车的声音,有行人间相互叫喊的声音。在我到香场的时候就已经看见有人把自家的香摊摆好了,我也紧随其后,摆好香摊之后许久才见晨光熹微,天气很冷,每个人都“全副武装”,一岁半的小女孩在她奶奶的背上手舞足蹈,跟着她奶奶叫“请香,请香”,一直笑得合不拢嘴。依旧羡慕我的朋友们能在春节的时候和亲戚朋友们谈笑风生,去想去的地方游玩、打卡,但我也享受着我们这样的春节模式。在春节期间服务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们,和他们交流,把最好的祝福都送给他们。在和游客交流过程中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大叔说的有句话:“路灯是别人装的,路是要自己走的”是啊,就像人不是靠别人照亮而是要自己去发光。



家乡的春节依然还是像小时候那样的忙碌,可是通过时间的沉淀却越来越有它自己的味道。我在羡慕别人的同时,也许别人也会在羡慕着我们这些春节服务鸡足山朝山旅游的人们!
作者/张群艳
编辑/杨宏毅
审稿/吴洪彪
终审/杨凤云
投稿邮箱/bcrmtzx@163.com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