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宾川】平川人编《平川》@您:岂能缺席!

川流不息,宾至如归。宾川,我美丽的家乡。

一马平川,文武之乡。平川,我可爱的家乡。

大理宾川素有“中国柑橘之乡”“中国葡萄之乡”“中国水果之乡”美誉,平川,古底,钟英,拉乌,位于宾川县东南方向,松坪哨垭口里面,对面是佛教圣地鸡足山。“垭口里面的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饮食习惯相差不大,语言、习俗相近,文化认同感基本一致。由于平川镇在这个区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又是钟英、拉乌两个乡出入县城的必经之路。因此,当地人都习惯把这个地方叫平川地区,简称“平川”。

平川山川秀美,出产丰富,土特产多。平川镇朱苦拉村是中国小粒咖啡发祥地,享誉国内外;钟英乡宝丰寺、古底汉邑村(彝语:塔拉摩)蜂糖梨甜如蜜,远销省内外。

此地美食丰富,黄煎凉粉令人舍不得离开凉粉摊摊,酸木瓜火腿炖鸡让人口水直淌,羊肉粉蒸又麻又辣又香。

此地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文物浩瀚。古底观音阁波光荡漾,使人流连忘返,平川观音寺古寺森森、宾川二中校址让学子永生难忘。

此地地灵人杰,人才辈出,民风纯朴,文武双全,造就了灿烂文化,是大理州“文武之乡”。

“宾川为滇西奥区(核心区域,重要地方),山川雄奇。钟于人,光明磊落,兼资文武”,这是前清经济特科状元,云南大学教授,著名学者、书法家袁嘉谷先生对宾川人文特征的评价。曾担任过云南省文史馆副馆长、正厅 级巡视员、文史学家、书法家、宾川二中学生、古底汉邑村人张勇先生认为,这是袁嘉谷老前辈对宾川人人格的赞美和中肯评价,是宾川文化之瑰宝。生活在这里的“平川人”也具有“光明磊落,兼资文武”的风骨;既重视文化,也重视武功,可谓文韬武略样样精通。文人代表有清朝时期钟英人进士杨家栋、“滇西第一才子”杨玉林、绅首丁体元“丁贡爷”、秀才罗文光(罗廷炳)、同盟会成员丁怀瑾等;武将有民国时期云南陆军讲武堂学生杨希闵、杨如轩、杨复光等。当下的文人武将更是数不胜数,文人以张勇、纳张元为代表,武将以“拳王”赵建钢为“冠军”。

平川人总觉得还缺点什么,议来议去,大家都觉得还差一本综合反映平川地区地理地名、交通路桥、文物古迹,风土人情、美食特产、乡史村史、人文风骨的书籍。为此,旅居昆明的平川人倡议收集、编纂、出版发行一本全面反映平川的书,得到“平川人”积极响应。

这一倡议在“丁强公号”上首发,“今日宾川”转发后,引起极大关注,点击量高达92642。“平川人”积极响应,截至目前,已收集到近30万字。2022年2月27日,该项目负责人、云南日报方志中心编辑丁强将选题申报表提交给云南美术出版社,将此书定名为《平川》,并提出补充完善建议,汇编成平川地区一本存史资政、积淀文化的书籍。正如著名作家纳张元在《用文学的温度温暖人民的心》一文中讲的那样:文学要为人民服务,《平川》也要为平川人服务;文学要温暖人民的心,《平川》也要温暖平川人的心。

现将补充征稿注意事项告知如下:

一、文物古迹,写稿要求:平川地区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介绍,可以讲故事。

二、非遗传承人,写稿要求:平川地区州级以上传承项目和传承人简介。

三、企业、特色产业,要求:企业简介,产业介绍,法人简介。

截稿时间:2022年4月30日以前。

联 系 人:丁强,联系方式:电话、微信同号18313874628。

平川,我们共同依恋的地方,你必定有冲不完的壳子,写不完的文章;

《平川》,一部承载平川地区山水、人文的地方典籍,请你来参与。

这样的文化大事你岂能错过,这样千年不遇的盛宴,你岂能缺席!


作者/丁 强

编辑/杨宏毅

责编/王翠芳

审稿/杨宏毅

终审/杨凤云 吴洪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