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020年,云南全省花卉种植面积已达到190.1万亩,成为全球三大花卉主产区之一。云花发展行稳致远,关键在于产地种植、品种研发等涉及产业发展关键节点的不断创新突破、提质增效。在行业龙头企业的推动、引领下,目前云花种植的现代化程度已比肩国际一流,科技化、智能化技术被积极应用到云花的种植中,为产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安宁现代花卉产业园从建设之初就备受关注,原因不仅仅是这里建设有占地158亩、相当于14个标准足球场大小的亚洲最大花卉种植单体大棚,更重要的是,大棚里引用了一套全自动化、智能化的农业种植系统。
随着这套系统在国内第一次被应用到规模化的花卉种植中,一批批供应稳定、质量标准都可控的鲜花,持续不断产出,从源头保障了云花市场竞争力。
“这是目前在亚洲花卉类种植最大的单体大棚,目前这里种植着95万株鲜花。这个单体大棚从建设之初就是按照工业化、现代化、标准化的要求去建设的。给大家举一个例子,这里种植的95万株鲜花通过精准化的控制,每一株花每一天喝的水的水量都能保证是一模一样。”
“这套系统有自己的数据模块,它能做一个决策,就是灌溉策略,每天要喝多少水、施多少肥、以什么样的压力,精准化地灌溉到每一株苗,目前这套种植模式已经是全国玫瑰种植的一个标杆了。”除了控制水肥灌溉外,这个大棚里还安装有自动感应探头,精准调节适宜鲜花生长的温度。比如,玫瑰的最佳生长温度是16摄氏度,过去棚内种植,大约能够将温度调控在15-25度之间。而在这里,温度变化差异被精准控制在了1摄氏度的范围内。
“这些自动感应探头可以实时捕捉大棚里的温、光、水、湿、气这些数据,反映到我们中控系统以后,进行开关窗、遮阳帘或者是升温、降温的精准控制。”
鲜花的采后处理也是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鲜花分拣的精细化程度,包装、运输的标准化和保鲜程度等等,都关乎到云花是否能够逐步摆脱初级种植形态,对接进入全球鲜花高端交易市场。
“我身后是上个月园区刚刚上的一条全自动生产线,在这条生产线上1个小时能够完成初级鲜花分拣8000支,无论是从数量、规模还是标准化上较原来人工分拣都大大提升了。”
安宁诺斯沃德花卉产业有限公司
初级分拣设备负责人 杨清鉴:
“这条生产线的构成主要有两个部分:一个是我们的自动化分拣设备,一个是我们自动化的包装设备,28个精细化的分级,和原本的人工分级相比,更精细、更标准、并且大大提高了我们生产的产能,它可以基本上一台设备可以节省4个分拣员工。”
在冷链物流环节,园区也正在尝试创新突破,将保水处理技术应用到鲜花运输全过程。此外,园区还引入了国际鲜花种植专家资源,与全球最大的玫瑰育种商合作,形成了集花卉种植、采后处理、鲜切花拍卖交易、冷链物流和种苗研发为一体的现代化鲜切花种植基地,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力量进入产业发展的各个关键节点,在全省形成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为云花发展插上了科技创新的翅膀。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