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川时讯•文化周刊】善良的村落

善良的村落 

       •杨志勇•

 

 善良的人聚居在一起就成为了善良的村落,善良的村落永远不会落幕。

 在洱海的东面有一座高山,从大理国故都史城(现喜洲)一带东望,目光跨过“海舌”,越过洱海,在遥远的东方,在极目之处,在群峰万壑的后面有一座“山”字形突兀而起的高山,飘渺好像就在云端,因为他的高、远和神秘,不知什么时候被谁命名成了妙高山、慈云山、笔架山。妙高山里有座古寺,远在南诏(大唐)时期就已经开山建刹,据现存的一些碑文记载,它曾经是大理最盛大的招提(寺庙),全盛时期有永照、净土、津梁三个大寺(与榆之感通,赵之飞来相埒,为最盛招提,……上曰永照,中曰净土,下曰津梁——津梁寺古碑文),有上百僧尼。唐时有开山建刹的圣僧雷音,五代时期有预知放羊孩子段思平会取代大义宁国国王杨干贞建立新政权的和尚午正禅师,到明清时期又有高僧如栢(明末高僧先任鸡足山寂光寺方丈,后离开鸡足山进入妙高山重兴津梁古寺)、兴然、广梅(兴然的徒孙,康熙时期高僧,先任妙高山津梁寺方丈,后被鸡足山寂光寺请去做方丈)、见和(康熙时期津梁寺高僧,曾经下山西游,大理凤仪的遍知寺聘任他为僧正司,因他入住修行期间遍知寺得到中兴)、通足(雍正时期津梁寺方丈,见和上人的徒孙)……妙高山的怀抱中有个善良的小村,不知存在了多久,从小村山地里挖出的各种新旧石器时期的古老的石头器具就可以知道他的过往是多么的深邃。

小村是善良的,从他为许多植物的命名就可以知道。

我们很小的时候,每天要么就是跟在父母身后去田里玩耍,要么就是邀约一群小伙伴在野外疯狂。田野里许多植物的名字就是由父母长辈们“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一辈一辈的口耳相传传给我们的,是千年来延续下来的。有叉叉刺(书名鬼针草)、托盘果(果读gue,我们县城牛井附近叫它为泡呢,书名覆盆子)、野辣子草、大小竹叶草、酸居居草(书名酸浆草)、扒根草(县城附近叫铁线草)、笔管草(书名文草)……等等,其中有许多植物的名字让我格外的相信这个小村的善良。

田野里沟边有一种小草很像草莓,植株很像,果实也很像。开白色的小花,结红色的果子,最大不过成人大拇指的第一节那么大,外皮上附有许多小颗粒,抹净上面的颗粒剥去皮好奇的放到口里,感觉有一点点很是微弱的甜味。每次偷偷的想要尝试再次寻找哪微微的一点甜的时候如果有村里大人在侧,他们总会飞块的过来阻止:那是“蛇饭”,不能吃。据村里比我们年长的大人说,那是给蛇吃的饭,所以叫“蛇饭”,其中那些长得大的,更是因为被蛇用口水滋养过,是有毒的。有很多时候我也曾经见过那种果实上有时确实是会有一些唾液一样的小泡沫,于是也牢牢记住了,那种植物是蛇饭,是给蛇吃的饭,我们是不能吃的。其实那种东西叫“蛇莓”,长大后特意查阅了一下它的资料,蛇莓的毒其实很小,只是吃多了会引起腹泻吧了,他的全草都是药,是清热解毒的,药用价值是高过它的小毒的。

山里有一种小野果,植株说是草吧,却又很硬朗。它的花我没怎么注意,因为每次想要寻觅它时,都是在它挂满了果实的雨季了。它的果实很小,最大的都没有豌豆子大,在很小的时候是暗绿色的,然后变红,再变黑。它变红变大的时候就可以食用了,味道酸中带一点点甜味,等到它由红变得黑了的时候,那个味道就变成了甜中带一点点酸味。它的果肉细腻,感觉里面居然连籽都没有,很是好吃。以前爸爸、妈妈们去地里干活都会采摘回来给孩子们吃。我也特别喜欢去找了吃,黑一颗挑一颗,黑一串就采一小枝。它的植株不高,一般都高不过膝盖,这种植物我们村里人叫它“野鸡饭”,是给山里野鸡吃的饭,书名到现在我也不知道,但它的那种美味到现在我都还记得很牢。

玉米地里,灌木从上常有一种一年生的藤蔓植物,已经很多年没在见过,叶子的形状都要记不清了,果实到还记得,是一种椭圆形的小瓜样野果,大小不会比乒乓球大,先是绿的,后是黄的,甚至黄到发红,干枯的牵牛花藤一样的藤蔓上每一分枝都能结许多,黄了的吃起来是甜的,果肉有一种粘糊的感觉,肉里有籽还有些大,依稀记得长得像苦瓜籽,小时候吃过很多,但近二十年没有在吃过了,它在村里人的口中叫“狗黄瓜”,是给狗吃的黄瓜。

狗是人类的好朋友,现在的某些“爱狗人士”凭一己之力把东北拉雪橇的狗的“拉雪橇”的重担都给减了,然后压给了善良的人。但真的善良的人是真的对狗很好的。我们村里的古人为狗准备的不仅有“狗黄瓜”,还有“狗核桃”,“狗松子”……

小时候在田野里常遇到有一种植株是空心,叶片大如巴掌,开着白色的喇叭形状的花,结着小榴莲一样的果实的植物,它在开花的时候,我们那辈的小孩会把它的花扯下来使劲吸允它的根部,有一点点甜,甜中还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淡淡的臭味,吸食得多了,会让人头晕。它的果实外皮很多刺,干枯的时候刺到人会疼。熟透的果实炸开,里面像核桃一样分成四份,每一份都有许多辣椒籽一样大的黑色的籽。这种东西,村里人叫它“狗核桃”,是给狗吃的核桃。它的书名好像是曼陀罗,据说是古代麻药、蒙汗药的主成分 。

我们上小学的时候去田野里放猪放驴或者背书时,男孩子们会采摘一些像小刺猬一样的小刺球藏在兜里,到了学校就调皮的把它偷偷揉到女同学的长头发上或者衣服上,然后一起在校园里追逐打闹嬉戏。那种东西,我们村里叫它“狗松子”,是给狗准备的松子,它的大小模样都与可以吃的松子差不多,只是它有很多刺,在它成熟变黄变干枯的时候,那些喜欢在原野里窜的狗身上常常会粘(zhan)粘(nian)许多,每次小狗从野外回来,因为那些刺球裹在它的毛衣里,它会很难受,总是不停的啃咬,小时候不太懂事还以为它是真的在吃属于它的“狗松子”呢,后来知道那是苍耳子,虽然是药,但不能直接吃,就主动帮家里狗狗往下摘下它们。那个时候,都会很心疼狗狗,因为狗狗会被一起扯下许多毛来。

     我们县城附近的村落的居民把蒲公英叫“鹅奶菜”,可以做菜吃,炒了吃的话有一点苦,凉拌吃的话苦味会被酸味给“击败”。更大的城市里吃它的人更是多,可以煎鸡蛋,可以炖汤,甚至可以蘸酱可以泡水。但我们村以前是很少有人吃蒲公英的,都是用来喂马,喂驴的。感觉马儿特别喜欢吃它,以前我们去给马儿割草的时候,见到蒲公英都会抢先把它割了收入小竹篮中,它的名字在我们村就叫着“马甘蔗草”,这可是给勤劳的马儿准备的甘蔗啊!

 这个小村的古人把不少植物的名字都命名为了小动物的食物,可见他们是多么的善良, 所以它的存在已经很久很久了,而且还会一直存在下去,这个小村就是我的家乡,就是大理州宾川县大营镇治下的排营村。

 因为善良,我的排营村一定会福报满满,一定会万万年的存在下去。


图文/杨志勇

      编辑/杨宏毅

      责编/杨宏毅

      审稿/张进

      终审/杨凤云

      投稿邮箱/bcrmt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