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前的那片竹林
•乔献花•
我家在鸡足山脚下一个叫萂勒地的小山村,在家里就可以看得见鸡足山天柱峰的美景。门前有一小片竹林,驻足在竹林下也可以仰望鸡足山的楞严塔,于是,在相册里,在朋友圈经常有那片竹林和鸡足山的合影,那样的场景是我最喜欢的,有竹,有树,有楞严塔,更有鸟语花香。
不知多少次了,每当站在竹林前凝望鸡足山楞严塔的时候,一些难忘的画面便浮现在我的脑海里。记得小时候,家门前的竹林旁边有一棵很老的水冬瓜树,树根很粗,很多时候,爷爷、妹妹和我会坐在树根上闲聊,听爷爷讲那些很好听的神话故事;有时候,爷爷会一个人坐在树根上看看对面田野里我们姐妹俩割草的身影,看看有没有割满草回来,然后爷爷就开始炒菜了;有时候,我们姐妹俩坐在树根上,聆听着竹林的轻声细语,迎接着去鸡足山赶马驮运游客的爸爸妈妈回来。
每当想到家门前的那片竹林,我就特别想念已经离开我们多年的爷爷。爷爷有一双很灵巧的手,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篾匠。爷爷会用竹子做各种家用物品,如竹篮、竹筛、竹篱笆、筲箕、箩筐、扁担、竹筷……从我记忆起,爷爷就开始编那些箩筐了。爷爷专心在竹林下编箩筐的样子很酷的。他先砍下一棵棵竹子,把竹叶剔除掉,然后用弯刀把竹子按需要分成几部分,再把竹子的心去除掉,只留下外面薄薄的一层竹片。那些竹片在爷爷手里精心加工,每一片都那么精致,大小、厚薄均匀。爷爷先是打基础,然后开始编,最后收尾,感觉打基础和最后的收尾阶段比较难,他手上也起了很厚的一层老茧,爷爷说茧厚了,以后再编的时候竹片就不那么容易划破手了。
那些年爷爷编的篮子,筲箕很受当地村民的欢迎。我们当地产核桃,养马,所以背草和背核桃的篮子用得比较多,村里和附近的几个村子经常邀请爷爷去他们家里做上一天的篾活,一年用的篮子就都足够了。过后,爷爷帮过的那些人家会到集市上,买点酒买点肉送给爷爷。要是爷爷有空了,爷爷也会编上一些篮子和筲箕,拿到镇里的集市上卖,每次爷爷去赶集,货物早早就卖完了,回来总能带上妹妹我俩爱吃的各种零食。如今,那片竹林仍在健壮成长,而爷爷却已远去。幸福的念想中更加怀念我的爷爷……
我爱驻足在家门前的那片竹林下,是因为我喜欢竹子。竹子之美,美在它的气质与精神,那青翠欲滴的竹叶,如同翡翠般熠熠生辉,诠释着生命的盎然与蓬勃,竹子在风霜雨雪中顽强生长,不屈不挠,恰如中华民族的坚韧精神。郑板桥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后来我爸爸在爷爷种的基础上,又种了一些竹子,不仅风景美观,而且可以加固泥土,预防大雨时候的泥石流。
关于竹子,听说有一个有趣的谜语“小时能吃味道鲜,老时能用声名显,挺拔虚心节骨硬,人唱赞歌多少年”,提起竹子,不得不提那味道鲜美的竹笋,竹笋是原生态食品,不需要打农药,越来越受大家的喜欢。鸡足山各大饭店都把“竹笋炖土鸡”作为一道特色菜,越做越好。竹笋还可以素炒、炒鲜肉、炒腊肉,还可以凉拌竹笋丝,现在大家有一个新的吃法,就是把嫩嫩的竹笋切成薄片,弄个芥末蘸水,那味道美极了……因为竹笋这么受欢迎,我们家又多了一项经济来源。每年的八月十五前后,爸爸挖竹笋,妈妈洗竹笋,然后我们拉去县城里卖,一家人齐心协力,其乐融融。

我家门前的那片竹林,有着我儿时的梦,有着爷爷过去的音容笑貌,有着爸爸妈妈的辛勤劳动,更有着全家人安居乐业的幸福。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