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川时讯·文化周刊】笔山月光 高平朝阳——百年穿越 我与一中对话
笔山月光 高平朝阳
——百年穿越 我与一中对话
◎/李红文
晨光初透层云时,我总爱站在新校区培英楼前,看朝阳将赭红色的教学楼镀上金边。记得2015年的深秋,合作协议签署那天,宾川坝子的风裹着桂花香卷入县政府大楼,我有幸见证了这一时刻的荣光。益阳高平教育集团董事长周曼先生翻看着泛黄的老校史图册,指尖摩挲过1944年正惠中学的老旧照片,恍惚间惊觉,肩上担着的,竟是跨越八十多年相传的教育薪火。十年前奠基典礼上的一抔红壤,如今已是攀满紫藤的回廊。
黄昏时分,走过新校区的教学楼,听见广播传来清脆的下课铃声,与老校区那口锈迹斑斑的铁钟发出的声音,竟然有几分相似。风过处,书声琅琅,恍惚间又听见1929年笔山书院旧址上第一声摇铃的清响。
百年时光,在这新旧校区间流淌。老校区的门头变成了“州城镇第一初级中学”,而新校区的电子屏上,正滚动播放着“健法专诚,和勤共荣”的校训。
每次去宾川一中老校区,笔山书院那厚重的历史意蕴,像永不熄灭的暖黄灯光。1929年的青石校碑,1958年的铜铸校名,2017年的铜碑。它们沉默如时光的注解。窗外,少年们奔跑的身影正掠过百年紫藤的繁花。
父亲老宾川一中毕业,现已80多岁高龄,每每和我念叨他与老宾川一中往事,常以《宾川一中八十年》录入他的名字而自豪满怀。因为工作的缘故,我偶或走进老校区。夕照把校园里那座主题为“永恒”的白色雕塑染成琥珀色,此时教室黑板上还留着半道未擦尽的三角函数题……忽然明白,所谓薪火相传,就是新的幼芽插接到原有的根系——就像2017年开学典礼时,高平一中的孩子们与宾川一中的老校友们共植的那片小叶榕树。
站在校史馆的展柜前,看见里面陈列着一本五十年代的学生作文本,纸页已经泛黄,字迹也模糊不清,上面用稚嫩的笔迹写着:“我的理想是当一名教师,回到母校教书。”此刻,暮色四合,晚课铃声惊起一群不知名的小鸟。我拾起一片紫藤花瓣夹进值班日志。忽然想起那个2020届毕业,念书时总爱到我办公室问问题的彝族女孩,今年秋天作为实习教师站在了讲台。她在教案本首页写道:“我愿做一道桥,连着笔山的月光,与高平的朝阳。”
紫藤花开花落,校名变换更迭;唯有那些渴求知识的眼眸,穿越百年时光,依然明亮如初。
听说,老校区紫藤年年开花,异常热烈。窗外,新栽的紫藤刚刚爬上支架,翠绿的藤蔓在风中轻轻摇曳。
作者/李洪文
编辑/杨宏毅
责编/杨宏毅
审稿/张进
终审/杨凤云
投稿/bcrmtzx@163.com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