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林赋能 点绿成金!勐腊“三农成绩单”亮出资源经济新答卷
8月1日
勐腊县将联合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共同举办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2025年西双版纳・勐腊县
第二届热带雨林文化旅游生活季
这场盛会不仅是展示勐腊独特魅力的重要窗口,更折射出勐腊县以“三农”发展为纽带,凝聚各族群众力量、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
勐腊县立足这份生态优势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将良好的自然生态巧妙转化为发展动能
让 “绿水青山” 真正成为
滋养各族群众的 “金山银山”
正是这份得天独厚的条件
让勐腊县
“三农”工作迸发出蓬勃活力!
2025年上半年
勐腊县农业农村发展捷报频传
多项数据指标飘红
乡村振兴步履铿锵
脱贫攻坚战的胜利,让勐腊县各民族的团结力量更加凝聚。我们深入贯彻中央、省、州、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运用 “千万工程” 经验,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核心目标,精准发力特色农业,牢牢守住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底线。
如今,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已达76.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3.4%。粮豆播种面积 28.6万亩、产量10.3万吨,分别超额完成任务的 7.9%和13.2%,稳稳撑起 “米袋子”。茶叶、水果、蔬菜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3.22%、11.19%、14.69%,生猪、牛、羊出栏同比增长7.7%、7.2%、19.2%,家禽出笼更是增长44.7%,“菜篮子”“果盘子”“肉案子” 满满当当,惠及各族群众的餐桌。
在耕地保护上,我们坚决遏制 “非粮化”,已完成46宗耕地整治,面积195.16亩,整改率达 88.29%;2024年高质量完成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支出9841.28万元,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同时,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采样、制备、检测全完成,5G基站累计开通675个,超额完成年度任务305%,现代化农业的 “筋骨” 越来越强健。
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是我们对各族群众的承诺。截至 2025年6月,全县扎实推进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持续巩固 “三保障” 成果:“政府救助平台” 受理控辍保学工单380 件,办结372件,办结率95.26%,脱贫户辍学学生动态清零;2025年计划完成的46户农村危房改造和8户农房抗震改造,已完工33 户,让群众住得安心。
目前,全县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共6321户 24727人,其中814户2841人已消除风险,风险消除率81.9%。2025年新识别监测对象26户68 人,累计达958户3165人,稳定消除风险815 户2843人,风险消除率升至89.83%,户均落实帮扶措施3项,全方位织密防返贫 “安全网”。
沪滇帮扶资金中,86.93% 和65%分别投向产业项目;村集体经济收入达 745.55万元,同比增长13.54%,村级平均收入16.20万元,46个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全部超10万元。就业方面,全县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务工就业 9908人,完成任务的100.4%,就业帮扶车间吸纳133名脱贫劳动力,为 100名省外务工脱贫劳动力发放一次性交通补助10万元。医疗、教育 “组团式” 帮扶也在发力,省人民医院签订对口帮扶协议,派出1批次5人支援,全县村卫生室执业医师达66人,占比提升至34.55%,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红利。
我们践行习近平总书记 “两山论”,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抓手,全力打造 “环境高颜值、产品高质量、生活高品质” 的美丽乡村。严守生态、耕地和饮用水无污染底线,动员各族群众共同参与植绿增绿,擦亮 “南腊河中的绿宝石” 金字招牌,为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打下坚实基础。我们践行习近平总书记 “两山论”,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抓手,全力打造 “环境高颜值、产品高质量、生活高品质” 的美丽乡村。严守生态、耕地和饮用水无污染底线,动员各族群众共同参与植绿增绿,擦亮 “南腊河中的绿宝石” 金字招牌,为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打下坚实基础。
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中,我们以激发各族群众内生动力为核心,广泛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结合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实践,深入开展 “自强、诚信、感恩” 主题活动,强化 “拥护核心・心向北京” 理念,让各族群众对党的拥戴、信赖和跟随更加坚定。
我们还积极运用 “典型引路法”,营造 “比学赶超” 氛围。10 个乡镇涌现出的 “茶山上的乡村振兴‘巾帼领头雁’”“聚焦产业谋发展 赋能乡村促振兴” 等典型案例,不仅展现了各族群众的优秀品质,更激发了大家的向心力、凝聚力与创新性,推动勐腊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迈上新台阶。
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凝聚着全县各族儿女团结奋斗的力量,共同谱写着民族团结进步与乡村全面振兴交融共进的新篇章。
来源:
勐腊县农业农村局 冯宏伟
勐腊县融媒体中心
监制:玉 旺
责编:刘艳华
终审:斯斯龙、刘 婷
编辑:木依慧其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