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普及】云南民族大学“语润勐腊·共绘同心圆”推普实践团走进勐腊县
盛夏七月,云南民族大学“语润勐腊·共绘同心圆”推普实践团走进勐腊县勐腊镇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开展为期五天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实践活动。实践团以“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为核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打造“推普+”多元模式,通过课堂教学、文化浸润、实践赋能等特色实践活动,为勐腊县教育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了鲜活动能。
在勐腊镇曼纳伞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推普+启智润心”的语言课堂里,志愿者们通过教导识别汉语拼音、识字卡、讲解汉字故事绘本等形式,让孩子们在传唱与聆听中掌握普通话基础发音与汉字内涵。“写好规范字,说好普通话”,志愿者以书法+团扇绘画的方式让书写规范字与文化传承深度融合,孩子们在笔墨间感受汉字背后的文化深意。“这是我第一次用毛笔字写自己的名字,很难但是又很神奇,希望以后我也可以把爸爸妈妈的名字写出来。”王世宁小朋友举着刚写好的名字说道,一旁的依凤老师欣慰地表示:“孩子们书写毛笔字很专注,既写好了字又说好了普通话,这样的课堂很有意义。”欢笑声与朗读声交织的课堂里,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被充分点燃,在互动中逐步筑牢语言根基。
在勐腊镇曼龙村和曼龙勒村,志愿者与村民携手开展傣族手工艺体验实践活动,以“巧手传技艺 同心续文脉”为主题,在互动中深化文化共鸣,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曼龙村,志愿者围坐于傣族阿孃身边,学习为传统溜包缝制流苏;曼龙勒村的傣锦织造体验令人惊叹,古朴的木质织布机前,阿姐进行了细致地教学。当大家举起亲手制作的溜包、豪崩和达寮,笑容与成就感交织,绘就了传统技艺传承、民族情感交融的动人图景。夜幕降临,“推普同奏团结曲 共唱幸福和谐歌”文艺晚会拉开帷幕。晚会现场,志愿者与村民携手献艺,既有寓教于乐的“新四大才子”普通话推广三句半,也有村民们带来的整齐曼妙、极具风情的舞蹈。晚会尾声,众人走下舞台,与村民们手手相牵,围成同心圆,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共同“打跳”。这一刻,心手相连,欢声笑语汇成海洋,民族团结的画卷在夜色里格外动人。
在勐腊镇曼龙勒村志愿者们化身“科技助教”,教授村民运用手机拍摄农产品以及视频剪辑、文案编写,这一过程不仅提升了村民的新媒体应用技能,更让他们切身体会到掌握普通话对于有效沟通和产品推广的重要性。赶摆集市上,直播间一搭,志愿者化身“云端代言人”。他们通过直播镜头,向广大网友生动展示了当地极具特色的赶摆文化,并重点推介了傣锦(傣装)、竹编(达寮)、傣刀等傣族传统手工技艺,以及傣族特色烧烤、凉拌、豪崩、青苔拌糯米饭等极具少数民族特色风味的小吃。可观的直播流量,为曼龙勒村的特色农产品打开了线上窗口,也让村民在直播互动中直观感受到了普通话在交易沟通和扩大市场中的作用。
此次活动是云南民族大学响应国家推广普通话号召的生动实践,实践团成员综合运用课堂教学强基础、文化浸润增认同、实践赋能促发展的多元路径,有效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勐腊县注入了强劲的“语言新风”与“文明新风”。语同音、心相通、力相聚、业共兴——这幅边疆发展的新画卷,正在温暖的实践里慢慢铺展。
监制:玉 旺
责编:刘艳华
终审:斯斯龙、刘婷
编辑:刘艳华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