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之轩】在“三不怕”中锤炼基层真作风

图片
图片

便民大厅窗口前,大爷拿着医保卡反复确认报销比例;田间地头,驻村干部蹲在菜垄边记录农户的灌溉难题;值班室灯光下,摊开的是防汛应急预案修改稿……基层工作的日常多是这般针头线脑的琐碎,而推进作风建设从不是抽象的口号,就藏在这些具体场景里。基层干部要在“三不怕”中坚守、成长、前行,把作风建设融入日常、抓在经常。

不怕繁杂,于细微处筑牢根基。乡镇工作常被调侃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政策落地、矛盾调解、民生服务,桩桩件件都绕不开“具体”二字。可总有人觉得,填报表、跑流程、听抱怨这些事“没分量”,不如招商引资、项目开工来得“亮眼”,渐渐生出敷衍心理,开展工作时把“差不多”当标准。但也有干部的笔记本上记满了谁家孩子要上学、谁家老人缺药品的“小事”,这些事上不了“头条”,却让他们成了群众口中“靠谱”的人。基层作风的成色,本就该在这些容易“被忽视”的琐碎事里检验:能不能把群众的“芝麻事”当“心头事”,能不能在重复的工作里保持耐心?这决定着作风建设的“最后一公里”能不能走实。

不怕折腾,在攻坚中锤炼硬功。乡镇干部常面临这样的情况:刚熟悉了森林防火,又被抽去搞人居环境整治;刚理清了工作台账,突然接到防汛应急通知……有人把这叫“瞎折腾”,觉得浪费时间,就想找个“安稳岗”,却忘了基层本就是“全科战场”。作风建设同样需要在“折腾”里摸索门道:有的干部调解矛盾纠纷被骂过“多管闲事”,却在反复沟通中找到了“情理法”的平衡点,总结出调解经验;有的驻村干部第一次组织村民会议流程混乱,反复调整议题设置、发言顺序后,找到“众人的事众人商量”的有效路径。这些“折腾”看似打乱了工作节奏,实则是作风迭代升级的必经之路。基层干部要转变心态,不怕被折腾,主动在“折腾”中汲取知识、磨砺胆识,当我们能在一次次“折腾”中游刃有余、化挑战为亮点时,就能出彩、出众!

不怕约束,用规矩画准方圆。惠民资金发放要“公平公正公开”,项目招标要走“阳光流程”,看似是约束,实则是在给作风“上保险”。那些抱怨“规矩太多”的干部,不妨想想:要是防汛物资能随意挪用,要是低保名额能私下安排,群众还会信我们吗?约束之下的“不方便”,换来的恰恰是群众心里的“大踏实”。在作风建设中,怕约束本质上是怕规矩较真碰硬,但正如交通规则保障出行安全,纪律规矩也在确保基层工作不偏向,让每一步都走得更正、更稳。基层干部手中的笔、桌上的章,都连着群众的“公平秤”,因此,要习惯在“约束”中用权,在“监督”下工作,让那些“差不多”的敷衍、“怕麻烦”的懈怠失去生存土壤,把作风建设从“被动要求”变成“主动追求”。


图片

通讯员:芒章乡人民政府 何开东

编辑:徐文丹  殷洪保
审核:陈晓娟  雷国云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