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中国人民银行云南省分行行长 李滔:初心书写云岭国库时代答卷

图片

作者|李滔「中国人民银行云南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

文章|本文将于《中国金融》近期刊登

图片

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正式颁布,确立了人民银行经理国库体制。40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云南省分行(以下简称云南省分行)经理国库事业从无到有、由弱渐强,用春风化雨的国库服务,为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提供了重要支撑。四十年砥砺奋进破浪前行,新时代国库征程再续华章。


忆来路:“国库为民”推动云南国库跨越式发展


红色国库精神谱新篇,奏响云南省国库事业发展强音。从长征路上挑起红色金融火种的“扁担国库”,横断山脉驮起金融服务的“马背国库”,到逐渐发展完善的现代化国库,红色国库精神指引着一代代国库人奋勇向前。40年来,云南省分行赓续红色国库精神,深耕红色国库历史研究,建成西南首家“红色金融教育基地”——中共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扎西营业管理部旧址,开展云南人民革命公债券历史研究,编纂云南省红色国库档案,以党建强化队伍建设,为云南国库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筑牢组织框架硬支撑,建立现代管理制度体系。40年来,云南省分行以“两法两条例”为基础,在人民银行总行制度框架下充分结合云南实际,逐渐完善地方国库制度,搭建起权责清晰、协同高效的现代化国库管理制度体系,为全省国库稳健运行筑牢基石。按照“一级财政设立一级国库”的原则,建立起省—市—县—乡四级国库组织机构体系,服务全省16个州市129个县1287个乡镇。2023年,全省105个县(市)、乡支库国库业务上收工作顺利完成,县级国库业务全面由省级、州市级分行经理;2024年,完成128个核算主体合并以及3个代理支库的收回,实现全省165个国库全部由人民银行经理,形成符合云南国库业务发展需要、更加科学合理、更加集约高效的国库组织机构体系。

激发信息技术软实力,提升国库服务效能。21世纪初,国库信息化建设在全国统一推广开展,云南省分行积极响应,建成以国库信息处理系统(TIPS)、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TCBS)、国库管理信息系统(TMIS)为核心的现代化国库管理信息技术平台,实现了国库核算管理从手工时代到电子时代的跨越。近年来,云南省分行以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于2017年上线运行财政无纸化系统,率先在全国实现支出业务无纸化管理;2023年在全国率先实现非税收入电子化管理,同时开发“国库自动对账程序”“国库调拨收入自动回单功能”“国库集中支付现场检查程序”等辅助系统,全省国库核算效率不断提升。同时,积极加入国家金库工程建设,承担大量测试工作,并顺利上线相关子系统,为国库现代化转型提供丰富的云南实践样本,助力西南边疆地区财税金融体制改革。

拓展国库职能新格局,延伸国库服务半径。云南省分行主动适应财税金融体制深化改革要求,逐步实现从单一核算向综合服务管理的转变。坚守“为国守库”职责,构建起多层次、全链路的监督管理体系,筑牢国库资金安全和业务系统运行安全两条底线;立足“智库”定位,充分挖掘国库信息数据,建立全方位、多角度的国库分析研究体系,助力各级政府政策调控和经济研判;聚焦政策协同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化解,积极开展国库现金管理工作,实现全国首批国库现金管理操作;扎实推进国债下乡,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基于云南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实际情况,建立国库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第一时间拨付应急救灾资金,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利益。40年来,云南省分行在服务预算执行、服务政府决策、服务社会民生中积极作为,为新时代国库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持续奋进。


重实干:聚焦“三个定位”护航边疆民族共富路


支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促进共同繁荣。一是高效履职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20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国库部门累计拨付一般公共预算资金2.84万亿元,年均增长6.43%,快于全省公共预算支出年均增速1个百分点,助力全省62个民族地区的贫困县市“脱贫摘帽”、全省11“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全部实现整族脱贫,与全国人民共同奔向小康。二是全力护航减税降费政策惠及边疆民族群众。为让党中央减税降费政策公平惠及少数民族群众,云南省分行强化系统保障,持续优化业务流程,开通资金退付绿色通道。截至2024年末,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国库部门共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501.53亿元,占全省该类退税比重42.27%;办理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退税合计14.99亿元,占全省该类退税比重27.37%。三是靶向推进普惠金融服务下沉边境农村。云南省分行将储蓄国债服务触角延伸至傣村、彝寨、藏家、佤山,其中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累计销售国债31.78亿元,占全省比重为15.4%,为脱贫致富的少数民族居民提供了安全理财保障。截至2024年末,云南省民族地区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3万亿元,较2015年增长2.39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09万元,较2015年增长2.52倍。

支持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守护绿水青山。云南省分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为统筹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积蓄国库力量。一是以国库行动建设“绿色云南”品牌。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各级国库累计拨付节能环保支出合计1848.81亿元,年均增长2.5%,财政资金快速投向生态保护、污染治理、能源节约利用等重要领域;累计拨付林业和草原支出957.74亿元,重点用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累计拨付水利工程建设支出1090.27亿元,充分发挥云南省资源禀赋,水利发电量从2012年的1038.11亿千瓦时增加至2024年的3107.26亿千瓦时,增长2.99倍,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深入。二是以税制改革赋能品牌转型升值。云南省分行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税设立、资源税改革、森林植被恢复费等相关费种划转税务部门征收等重要治理体系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各级国库收纳、划分和留解环境保护税合计35.73亿元、资源税合计349.34亿元、森林植被恢复费合计183.28亿元,将“以税护绿、以税促绿”的宏观调控落到实处。三是以精准滴灌推进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换。云南省各级国库共办理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退税40.85亿元,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注入活力;认真落实财税政策,推进资源型产业发展,2024年普洱市为14家咖啡企业办理退税4867.23万元,为咖啡鲜果收购注入资金活血;2024年楚雄州拨付林业和草原支出11.21亿元,助力“林地资源”转化为“林下经济”,实现林下种植产值244.4亿元。

支持辐射中心建设,服务“一带一路”。云南省分行依托沿边区位优势,致力为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提供多方位国库支撑。一是设立金库助力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云南省分行主动融入云南省委省政府在全国首创的跨区域协作机制,于2023年2月设立国家金库昆明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支库,直接服务于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和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2024年,经该支库收纳合作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2亿元,同比增长79.29%;累计拨付国库资金33.29亿元,同比增长112.34%,其中拨付专项债资金11.38亿元,有力支持了合作区供水工程项目、玉磨铁路磨憨站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拨付7.35亿元国库资金推进磨憨公路口岸进出口查验货场扩建、卡口通道智能化改造等工程,使合作区通关效率提升40%。二是业务创新优化跨境资金结算。2023年,云南省分行联合税务部门、银行业金融机构开通跨境人民币银行端查询缴库业务,为非居民企业和个人在银行端查询缴税提供新渠道。截至2024年末,全省各级国库共办理跨境人民币缴税业务79笔,金额1930.86万元。2023年,积极推动数字人民币电子缴税场景在昆明市和西双版纳州成功落地,为区域贸易结算提供了新选择。三是科技赋能支持区域贸易投资便利化。云南省分行开通进出口税收缴退库国库业务办理直通车,并依托自主开发的电子退税审核工具大幅提高电子退税办理效率。2024年,全省各级国库累计办理出口退税32.53亿元,帮助外贸企业加速资金回流。2025年,联合海关、税务部门推动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离境即退税”政策在河口县正式落地,企业平均退税周期缩短60天以上,退税效率提升90%,惠及外贸企业42家。自建设辐射中心以来,云南省对南亚东南亚国家进出口贸易额从2015年的897.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146.2亿元,贸易规模连续七年超千亿元。


展未来:聚焦“五维”国库打造新时代“云南样板”


云南省分行将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的殷殷寄托,立足云南实际,聚焦安全、法治、科技、惠民、数智“五维”国库建设,以实干实效书写云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筑牢国库履职压舱石,打造边疆民族守库“安全样板”。保障国库资金和系统安全是首要之责。云南省分行将通过夯实会计核算基础、优化全流程内控体系、打通多层次监管链路、强化国库信息化建设,持续构建国库资金立体安全防护网,坚定不移守牢国库资金安全和国库业务系统运行安全“两条底线”,保障每一分国库资金安全无虞、调度高效,为边疆繁荣稳定、少数民族团结发展提供坚实资金保障。

夯实国库法治强根基,打造民生政策护航“阳光样板”。法治是国库治理的基石。云南省分行将深化国库制度研究与地方实际融合,进一步增强制度供给的前瞻性和实效性,推动实现国库业务全流程标准化、规范化、透明化。特别针对民族地区转移支付、生态补偿、兴边富民等政策落地,云南省分行将与有关部门协手,共同强化资金拨付全链条提速增效和高效监督,确保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对边疆民族地区的关怀精准滴灌、直达快享。

激活国库发展新引擎,打造科技助力发展“技术样板”。科技是破解云南山高路远、履职服务半径长这一难题的金钥匙。云南省分行将抢抓云南数字经济与沿边开放双轨并行机遇,全力推动国库信息化建设再升级,积极配合加快推进国家金库工程建设,不断挖掘现有业务系统功能的潜力,持续深化地方国库业务系统应用效能。探索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非税收入电子化、退税业务自动化水平,让身处深山的少数民族同胞也能畅享“指尖办”“无感办”的便捷高效服务,弥合“数字鸿沟”。

厚植国库服务惠民生,打造民族团结繁荣“生活样板”。国库是连接政府和民心的桥梁。云南省分行将以“民生需求”为标尺,持续构建多元化国库服务体系,切实将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转化为国库的任务清单、行动清单,确保各项惠农补贴、社保资金、民生直达资金第一时间安全准确地拨付至各族群众手中。联合财政部门主动对接云南生态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强化政策资金精准滴灌实体经济,探索优化民族自治地区国库现金管理,助力云南花卉、咖啡、药材等高原产业进入发展高速通道。

构建国库数智新高地,打造边疆治理“彩云样板”。数据是新时代的战略资源。云南省分行将深入挖掘国库数据价值,依托先进统计分析工具,构建反映边疆民族地区经济运行、政策效应的“国库数智仪表盘”,为地方政府精准研判区域发展态势、优化资源配置提供强大数据支撑和决策参考,推动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向现代化、科学化、数智化加速迈进。

(责任编辑 植凤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