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川时讯·文化周刊】阴雨蒙蒙芙蓉镇:一瀑穿镇,半世牵念





阴雨蒙蒙芙蓉镇:
一瀑穿镇,半世牵念
◎/杨宏毅
近四十年前,1986年的影院里,《芙蓉镇》的胶片转动,胡玉音的米豆腐摊、秦书田的扫街身影,连同那座藏在湘西烟雨里的古镇,一起刻进了我的记忆。那时便想,有朝一日定要踏上那片土地,看看电影外的芙蓉镇究竟藏着怎样的风情。蛇年九月,这份牵挂终于“落地”——我们高中同学组成的老年团,从韶山一路向南,奔赴这场跨越半生的约定。



9月13日晚,中巴车抵达凤凰古城时,夜色已浓得化不开。刚推开车门,湿润的空气便裹着沱江的水汽扑面而来,混着远处隐约的苗家山歌,瞬间将人拽进湘西的温柔里。沱江两岸早已亮起灯火,一盏盏红灯笼从吊脚楼的飞檐下垂落,沿着江岸蜿蜒成两条多彩长龙,倒映在墨色的江面上,被晚风吹得晃出层层涟漪,像把碎金撒进了水里。我们撑着伞,踩着被雨水浸得发亮的青石板,慢慢走进古城深处。



古城的夜热闹喧嚣,歌舞声声。脚下的石板路带着岁月的温润,每一块都像藏着故事——有的刻着细密的纹路,是百年风雨的痕迹;有的凹着浅浅的坑,许是旧时马蹄踏过的印记。路边的商铺灯火辉煌,各种特色产品、美食店铃铛晃动,叮当作响,像是在和游人打招呼。



走到虹桥时,眼前的景象让人驻足。这座横跨沱江的古桥,桥身被暖黄色的灯光勾勒得愈发古朴,桥上的廊亭里,有人在弹吉他,舒缓的旋律混着雨声,飘向江面;还有人围着石桌喝茶,轻声交谈,眉眼间满是惬意。凭栏远眺,沱江两岸的吊脚楼层层叠叠,木质的楼身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有的楼里还亮着窗灯,隐约能看见窗内的人影,像是一幅流动的《清明上河图》。



我们沿着江岸继续走,古建筑檐角的琉璃瓦在灯光下闪着微光。转角处,一家卖姜糖的铺子飘出甜香,老板正站在门口,用木槌反复捶打着糖块,“砰砰”的声响在巷子里回荡,带着浓浓的烟火气。几位同学忍不住停下脚步,买了几块姜糖,含在嘴里,甜中带着微辣,暖意从舌尖蔓延到心口。



雨渐渐小了些,我们踩着江边的石墩,从一座小桥跨过沱江。石墩之间的缝隙里,能看见江水缓缓流过,灯光映在江面上,形成一道道彩色的光带,随着水流轻轻晃动。对岸的酒吧街少了几分喧闹,多了几分文艺——有的店家把投影仪架在墙上,播放着老电影;有的门口摆着民谣歌手的海报,吉他靠在墙角,像是在等待有人来弹唱。我们没有进去,只是在巷口站了一会儿,听着里面传来的轻柔音乐,感受着古城夜晚独有的静谧与温柔。



直到午夜,手机屏幕上的时间提醒我们该返回酒店了,可大家的脚步却迟迟不愿挪动。有人还在举着相机,试图把这满街的灯火、满江的光影都装进镜头;有人则望着远处的吊脚楼,眼神里满是不舍。最后,还是导游轻声催促,我们才恋恋不舍地转身——心里揣着对凤凰夜色的眷恋,也藏着对次日芙蓉镇的期待,连梦都似飘着湘西的雨丝与灯影。



次日清晨,细雨依旧。旅游大巴穿过湘西的青山绿水,车窗外,云雾绕着山头,稻田泛着翠绿,偶尔能看见几座散落的苗家吊脚楼,在雨雾中若隐若现。最终,车子在芙蓉镇景区门口停下——因雨势颇大,工作人员格外通融,让中巴车直接开到门口广场,免去了雨中步行的奔波。踏入古镇大门,土家导游的声音便裹着湿气传来:“咱们现在站的地方,就是溪州土司广场,当年彭氏土司王接待各州来宾、跳摆手舞的所在。”



我望着广场上的图腾柱,听导游讲起公元939年的“溪州之战”:蛮酋彭士愁与楚王马希范交战,战后受封溪州“都誓主”,管辖二十州、地跨六省市,开启了彭氏土司王朝28代818年的统治。芙蓉古镇原名叫王村,早在战国时便有先民聚居,明代土司更在此修建行宫,两千多年的历史,远比电影《芙蓉镇》所展现的更为厚重。可惜行程仓促,未能细访土王祠,只能循着导游的讲解,在脑海中勾勒土司王朝的昔日盛景。




穿过广场,土王桥横跨酉水河,雨雾中的桥身古意盎然。右转进入一条老街,湿漉漉的青石板泛着微光,脚下的湿滑触感忽然勾连起电影画面——仿佛下一秒,就能看见胡玉音推着米豆腐摊,从巷口缓缓走来。1986年的《芙蓉镇》,谢晋导演用镜头剖开了那段特殊的历史:勤劳的胡玉音被打成“新富农”,丈夫惨死,她与“右派”秦书田在苦难中相爱,即便被罚扫街,也能在苦中作乐;秦书田入狱前那句“活下去,像牲口一样活下去”,至今听来仍让人眼眶发热。影片落幕,可古镇的故事,却在现实里继续生长。





顺着岔道往下走,酉水河的气息愈发清晰,远处传来轰隆的水声,像大地的心跳。拐过几道弯,眼前骤然开阔——60米高、40米宽的芙蓉镇大瀑布,正从崖壁上倾泻而下,分两级坠入深潭,丰水期的水流裹挟着力量,声震数里。瀑布之上,土家吊脚楼临崖而建,半干栏式的木楼裹着翠绿藤蔓,部分窗棂探出崖边,仿佛伸手就能触到飞溅的水雾。这便是“挂在瀑布上的古镇”的真谛:人工建筑与自然奇观共生,战国时先民择崖而居,明代土司引瀑入府,千年来,瀑布滋养着古镇,古镇也成了瀑布最好的注脚。




沿着湿滑的小道从瀑布下穿过,水雾扑面而来,凉丝丝的沁入衣领。仰头望去,青瓦木楼悬于瀑上,水流撞击岩石的碎沫在雨雾中弥散,恍惚间竟分不清是雨水还是瀑雾。石崖上,“芙蓉镇”三个大字苍劲有力,与飞瀑、吊脚楼构成一幅水墨长卷——这瀑布的水源,来自酉水上游的营盘溪,溪水穿镇而过,因断层形成落差,最终汇入酉水主河道,成就了这湘西最壮观的水景。





我们边走边拍,镜头里,雨丝、飞瀑、古楼交织,每一张照片都像浸着古镇的灵气。穿过临水的长廊,来到王村码头,昔日这里是湘黔边境的商贸枢纽,青石板上的马蹄凹痕,还留着当年商贾往来的印记。登上游船,向江对面驶去,回望古镇,瀑布依旧轰鸣,吊脚楼在雨雾中若隐若现,忽然懂了为何电影会选此处为背景——这里的每一块砖瓦、每一缕水流,都藏着故事,既能装下小人物的悲欢,也能承载千年的历史。导游介绍,芙蓉镇的夜景也是美得“不要不要的!”,只可惜行程不济,只能忍痛错失。




船靠岸,乘大巴继续前行时,雨渐渐小了。回望窗外的芙蓉镇,它依旧立在酉水之畔,瀑布穿镇,烟雨朦胧。近四十年的牵挂,终于在这个九月得以安放——电影里的芙蓉镇,是苦难与坚韧的象征;而现实中的芙蓉镇,是山水与人文的交融,是土家族山歌里的岁月,是青石板路上的烟火;连同凤凰古城的夜色灯火,都成了这段旅程里,关于等待与遇见的圆满注脚。



作者/杨宏毅
编辑/杨宏毅
审稿/张 进
终审/杨凤云
投稿邮箱/bcrmtzx@163.com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