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川时讯•文化周刊】又是一年教师节

金秋时节,眼看着村前村后大片大片的核桃板栗成熟,田地里一坵坵玉米等农作物丰收在望,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教师节。


今年是第36个教师节。清楚地记得,第一个教师节是1985年9月10日,那也是我当了4年老师后调回沙址中心完小任校长恰逢欢度第一个教师节的日子。记忆中,为了迎接第一个教师节,老师带着学生们拔除了校园里丛生的杂草,清扫了校园里每个角落的尘埃,擦洗了所有的桌椅板凳和教室的门窗,整理了简易的花台和古老的水池。古老简陋的学校被师生们打理得清秀而温馨。
学校大门外的石灰墙上贴着非常醒目的红纸标语“热烈庆祝第一个教师节。”随着一阵阵鞭炮声响起,校园里传出了一阵阵嘹亮的歌声。那是学生为庆祝教师节演唱的歌声。歌声时断时续飘荡在校园的上空,飘荡在学校门外古树的枝叶之间。热闹欢快的气氛一下子把学校旁边的村子也熏染了。整个坝子各村小学的教师来了,学生来了。区公所区教办的领导来了,乡政府的领导来了,村里的干部也来了。大家坐在文昌宫改成的教室前面,围坐在古老的火把花树下,围坐在清水涟漪的池塘边,围坐在花儿姹紫嫣红的花台旁。歌声阵阵,笑声朗朗。真是谈笑风生、喜气洋洋欢度教师节。那天,我还记得教育局给全县所有的教师每人发了一个崭新的黑色手提包,专门用于装教科书和学生的作业本。教师们脸上都荡漾着开心幸福的笑容,人人心里都美滋滋的,当人民教师光荣而自豪啊。


2
教师节到了,让我怀念起我的启蒙老师、小学老师、中学老师以及所有教过我的老师。也让我想起了天真的童年时光、快乐的少年时光和充满梦想的青年时代。山里的天空真美好,山外的世界更精彩。山里的孩子梦想多,山里的花儿常开放。在小小的山村里,我在老师的哺育下,幼稚班、一年级、二年级……到初中毕业,走出山外再读书,然后当上了人民教师,再回到村里走上了讲台。
幸福的时光总是难以忘怀。多少年了,我在过的一所所母校时常在我的梦里出现,一个个可爱的同学时常在我脑海里出现,一位位真情难忘的老师时常在我心中想起。特别留恋在大理师范学习当教师的时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学相长”永远激励着我更好的学习工作生活。每当想起读书的日子,每当想起教书的日子,清晰的黑板就浮现在我的脑海。那年,我回到小学母校沙址完小当老师时,心中无比自豪。有幸和家乡的父老乡亲一起学习,收益多多。校园里一期期黑板报,图文并茂,旁边时常站满了一排排阅读板报的“红领巾”。古老的校舍上空,也时常传来学生琅琅的书声和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课声。


3
母校沙址完小创建于1906年,先为学堂,后为小学,再到完小,后来办上了附设初中班,再后来就办成了九年制义务学校。经过两次迁建,现在的九义学校建设得有档次有规模,成为当地最醒目的建筑,最好的房子,最美丽的风景。
如今,原沙址完小校址虽然已改为他用,但是校门前的那棵古树,还仿佛一位历史沧桑的老人,不断地向人们讲述着母校过去的历史,讲述着师生过去的故事。遗憾的是记忆最深的那棵火把花树,现在已经没有了……曾经在母校教书的老师们,常常留恋着母校,挂念着曾经教过的一批批学生。


母校人才辈出。小小山村的学校,在历代教师的努力下,自上世纪60年代初考上第一个大学本科生(云南大学)后,走出了一批批大学生、中专生、高中生,2020年从母校走出去的一位学生考上了北京大学。喜讯传来,母校的师生,考生的家长和父老乡亲,奔走相告,欢欣鼓舞。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在学习张桂梅先进事迹的今天,我们更加怀着无比感恩的心,真诚的感谢老师的教育培养,感恩老师辛劳而美丽的付出。
教师节到了,让我们共同祝福天下所有的人民教师,教师节快乐!祝他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生活幸福!
作者/杨树荣
编辑/杨宏毅
审稿/吴洪彪
终审/杨凤云
投稿邮箱/bcrmtzx@163.com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