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川时讯•文化周刊】岁月深处的童年记忆

 岁月深处的童年记忆
CARTOON
·袁信莉

童年是一杯三道茶,一苦二甜三回味;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本书,每一页都记录着我们小时的喜怒哀乐。

我出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那个年代的农村正逢改革开放包干到户初期,全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物资非常贫乏,因此注定我的童年是贫穷的,吃玉米饭和麦粒饭是家常便饭,玉米饭俗称面面饭,吃时散巴巴会在嘴里四处乱跑,含在嘴里咀嚼半天才能吞咽下肚。麦粒饭,用最低级的麦面蒸制成,麦粒饭像玻璃珠似的一粒一粒紧紧挨在碗里,硬邦邦的,实在难吃!只有生病、逢年过节或老人,才喝得到稀饭或者吃白米饭,屈指可数。

苹果、梨、桃子、西瓜等水果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多数时候只能以石榴、番茄、黄瓜、红萝卜、橄榄、玉米杆、高粱杆等来替代水果吃,酸石榴还在籽粒呈米粒白色状未成熟就不管不顾的偷偷摘了吃,又酸又涩的味道却也吃得津津有味。吃玉米杆和高粱杆美其名曰吃“甘蔗”。蛋糕、糖果在我们的童年生活里是一种奢望,家里唯一有块红糖都会被奶奶或妈妈紧紧地锁在她们陪嫁的又高又大的大红柜子里,柜门的钥匙总是用红头绳紧紧地系着,拴在她们的裤腰带上以防我们偷吃。偶尔碰上忘记了锁,机会难得,孩子们会冒着被父母责骂甚至被打一顿的危险也要偷偷大开吃戒偷吃红糖,恨不得一口就把整块红糖吞下肚子,直把一块红糖咬得圆不溜球的像个陀螺似的无从下口才罢休。等大人想起装红糖的柜门未锁时,已经来不及了。那时,可以让孩子们吃的东西太少,孩子们才想方设法偷吃红糖。

电视剧《父母爱情》里的故事年代和我的童年相似,其中一个情节印象很深。有一天孩子们在外面玩时,听到小伙伴说自己的妈妈买了12盒桃酥饼干,4个孩子一个个像兔子似的撒腿拼命往家里跑,跑得上气不接下气,就是为了吃上一口魂牵梦绕的桃酥饼干解馋。家庭优越的孩子尚且如此,我们农村孩子因家里更穷一些就更馋了。记忆中有一次去小姨家玩,小姨对我们几个姐妹说早饭煮给我们鸡蛋吃,可把我们乐坏了,终于可以打牙祭啦(农村里吃荤菜俗称打牙祭)!谁知小姨在炒菜时只炒了一个鸡蛋,却舀了大大的一瓢水倒在锅里,我的小姨,原来只是漂给我们鸡蛋汤吃,好大一锅清汤寡水的鸡蛋汤,一家5口人居然吃不完一个鸡蛋。

饥饿的童年一半逼迫着我们千方百计想办法到处找东西吃,一半是为了寻找乐趣来打发无聊的时光。男孩子们会钻头密缝的想着上树掏鸟窝、下河捉鱼摸虾、烧蜂窝、用大簸箕下套捕谷雀……肚子饿的感觉是非常难受的,得想方设法弄点东西来填饱肚子。当男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把煞费苦心搞到的一窝窝鸟蛋、一桶桶小鱼小虾、一块块蜂巢蜂蜜、烧红薯(烧洋芋)等战利品拿回家时,父母们却一边大声训斥告诫孩子以后不准爬高上低到处去捣乱惹是生非,毕竟都是一件件非常危险的事,再穷再饿也不能偷别人家的东西,这是做人最基本的规矩,一边还是生火煮鸟蛋或烧谷雀给孩子解馋。在我童年的时代,还没有“烧烤”这个词语,烧谷雀、烧红薯、烧洋芋、烧茄子、烧包谷,应该是我们童年时期最具农村特色的“烧烤”,也是现在四处可见的烧烤的雏形!

我们的贫穷童年,能填饱肚子的都是好东西,但是很多时候家长们却非常排斥孩子们捉小鱼虾回家,家里太穷,缺乏猪油和香油,而小鱼虾之类需要用大量油来煎炸,没有油,煎炸不了小鱼虾,是件非常扫兴的事。不当家不知油盐柴米贵,孩子们不懂父母亲当家的难处。当大人们也觉得生活实在太熬口了,偶尔的妈妈会乐滋滋地大声吆喝吩咐:娃他爸,赶紧生火把小鱼(小虾)下锅油炸一下;或者娃他爸,赶紧把蜂蛾蛾油炸好,我和面,把娃他爷爷和他外公喊过来一起吃。当时日子虽然过得穷苦,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却一直传承着,每当逢年过节或吃好的东西时,老幼必须首先被照顾,这是雷打不动的规矩。

童年,男孩子们也还有好多好玩的游戏,比如弹玻璃珠、吹废电池盖比输赢、玩泥巴炸炮“补锅”、滚铁环……女孩子们胆小温柔,只会玩一些比较温和的游戏,诸如跳绳、玩小棍、玩石子、捉迷藏等。小石子一玩就是半天,小石子像一个个跳舞的小精灵在女孩子们的手指间联动飞舞,把无名指指甲磨平和手指头皮磨破也不管不顾地玩,把棱角四飞的小石子玩成了圆圆溜溜光滑的小石子。跳疯玩累了,肚子也饿了,没有男孩子上树掏鸟窝下河捉鱼摸虾的本事,却有搜查家中东西的本领,无论妈妈把东西藏到什么地方,都能被女孩子找到。实在太饿了,便把奶奶腌制的腌卤腐翻出来,挑一大块放在手心,再找老笤帚折几根细枝条挑了一点一点吃,太好吃了!现在回想起来,非常佩服童年时的奇葩神操作!不过当时吃着就是香,那是我们童年特有的味道。

收割蚕豆、小麦的季节,男孩子们会偷偷地把家里的火柴带上,约一群“死党”胆大包天的去自家田里连杆带叶偷烧烟熏豆、烧麦子吃,不仅把肚子吃得像西瓜似的圆滚滚的,还把脸吃成黑一块白一块的大花脸,像只黑白相间的大花猫,最后把衣兜、裤兜四个兜都装满了烟熏豆、烧麦子满载而归,幸福不仅洋溢在脸上,还装在软鼓囊囊的衣兜和裤兜里。我们童年就是这么简单快乐,虽然有饥饿相伴,但却充满了现在孩子们无法拥有的五彩斑斓的色彩和世界。

伴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的迅速发展,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贫穷和饥饿已经成为了历史,然而生态环境却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小鱼小虾没地方生存消失不见了,捉生态鱼虾趣事成了儿时一道美好的回忆和深深的思念。现在特别想吃儿时怕吃的玉米饭、麦粒饭了,偶尔的能在农村碰巧吃上一两次,当热气腾腾的玉米饭端上餐桌,一缕缕玉米清香扑面而来,吃一口,软软糯糯的,好香!

现在孩子们的童年和我们的童年相比,国强民富,吃穿不愁。但他们的童年也有不幸的地方:除了在学校的正常学习时间,其余时间大多被电视、手机、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学习班所“绑架”,除了学习还是学习,缺乏我们童年时代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独立能力和受挫教育的磨练。

以我的小孩为例,在生活中虽然我有意识培养他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独立能力和受挫教育,可是小孩被各种学习占用的时间多,劳动锻炼实践的机会不多。小孩偶尔有空回到农村老家体验生活,带领他到田里认识各种植物时,却傻傻的分不清韭菜、小麦和秧苗、分不清玉米苗和高粱苗、分不清面粉和糯米粉……偶尔的让小孩做家务,不知道鞋子怎么洗、不会用鞋刷、不知马桶如何刷洗……真的碰上干劳动,蜻蜓点水般坚持不了多久就不想再坚持下去,怕吃苦受累;遇上稍微难做的事情就想半路打退堂鼓不干,没有持之以恒的勇气和精神面对困难和挫折;遇上做事情失败了,好像生了一颗玻璃心一样只会哭爹喊娘地嚎啕大哭,生活受挫能力非常差。

希望当下国家正在实行的“双减”政策长久执行下去,让孩子们从各种培训班、辅导班中“解放”出来,在学校学习之余,留出合理的时间让孩子们回归大自然,用求索的双眼认知五彩缤纷的世界,了解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用温暖的双手绘画五彩的生活;用双脚亲自丈量地球的长度和宽度,从而让孩子们享受他们童年应该有的快乐。


作者/袁信莉

编辑/杨宏毅

配图/杨宏毅(部分来自网络)

审稿/吴洪彪

终审/杨凤云

投稿邮箱/bcrmtzx@163.com